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气至的再认识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气至"是针刺起效的关键所在。通过总结和分析现有的关于"气至"的文献,对"气至"的内涵进行再挖掘、再认识。
作者
林威
机构地区
湖北中医药大学
出处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7年第17期11-12,共2页
Chinese Manip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关键词
气至
得气
历代研究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李强,叶金甜,杨柳,闵霏,梁凤霞,王华.
针感的溯源及其本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9):2109-2111.
被引量:5
2
高山,明彩荣,吴玉薇.
电针对大白鼠局部穴位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1981(5):40-42.
被引量:13
3
刘志朋,殷涛,关晓光,李新,李颖,叶淑琴,刘焕来.
针刺得气与手法的客观评价参数和方法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9):119-121.
被引量:36
4
森和,佐佐木和郎,王晓明,廖世新,浦田繁,铃木聪,张文平,郭叉,张伯礼.
针灸临床科学的探讨:关于得气的客观化的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6):361-363.
被引量:13
5
缪兴中,缪金.
气电波和针刺得气及经络的微空间模型[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5):17-18.
被引量:4
6
李熳,施静,李玲俐,关新民.
“气至病所”对相关皮瓣浸泡液内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01,26(4):292-298.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王凌,陶明德,丁光宏.
中医针刺两种不同手法对机体应力作用及其能量传播[J]
.医用生物力学,2003,18(4):195-201.
被引量:11
2
刘堂义,杨华元,顾训杰,夏锦杉.
ATP-Ⅰ型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的研制[J]
.中国针灸,2003,23(11):668-670.
被引量:33
3
杨骏,张庆萍.
“痛属针感”论[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4,13(2):47-48.
被引量:2
4
于琴,方宗仁,李艳华.
交感神经对神经损伤大鼠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J]
.针刺研究,1994,19(3):73-74.
被引量:1
5
胥荣东,李辉.
“凡将用针,必先诊脉”释义[J]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9):1-4.
被引量:10
6
刘健,王克模,何丽珍,曹东元.
交感传出在大鼠糖尿病性痛过敏中的作用[J]
.生理学报,1996,48(6):536-542.
被引量:8
7
董泉声,汪雪倩,张荣棠,鲍安铮,董新民,张晓琼.
从手针感与感觉机能的关系探讨手针感的穴位物质基础[J]
.四川中医,2007,25(1):92-97.
被引量:12
8
王华,杜元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被引量:58
9
石世庵.昆仑穴"针感"现象的观察[J].吉林医大学报,1959(4):59-65.
被引量:1
10
王登旗.谈谈针感[J].广西中医药杂志,1985,8(5):33-3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7
1
邹移海,何智明,汤建华,钟廷机,曾一玲.
捻转补泻手法对大鼠小肠系膜透明窗肥大细胞的影响[J]
.广东解剖学通报,1993,15(2):107-111.
被引量:5
2
李熳,施静,刘晓春,王丽娜,张静,李玲俐,关新民.
电针对大鼠针刺穴位、穴旁和炎性痛病灶皮下肥大细胞数量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3,23(10):597-601.
被引量:39
3
张迪,丁光宏,沈雪勇,姚伟,林俊.
经络穴位与肥大细胞相关性研究进展[J]
.针刺研究,2005,30(2):115-119.
被引量:36
4
张迪,丁光宏,沈雪勇,姚伟,张志英,章毓清,林俊,顾全保.
肥大细胞功能对针刺大鼠“足三里”镇痛效应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07,32(3):147-152.
被引量:54
5
周密,王祥瑞.
ADVANCES OF STUDIES ON MECHANISM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ALGESIA[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7,17(3):24-30.
被引量:7
6
周丹,潘萍,郭义,郭永明,吴丽萍.
针刺引起的炎性反应是针效产生始动环节之一[J]
.中国针灸,2009,29(1):32-34.
被引量:44
7
罗明富,张栋,郭莹,马惠敏,王淑友,李翠红,李顺月,何俊娜.
家兔胆囊炎模型循胆经的高温现象与脂肪组织相关性的观察[J]
.中国针灸,2007,27(S1):13-14.
8
黄泳,夏冒李,陈俊琦,杨君军,唐纯志.
运用脑功能成像开展针刺得气客观化研究的思路[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11-12.
被引量:7
9
谷忠悦,马铁明.
得气的生物反馈作用及意义的探讨[J]
.中国针灸,2009,29(5):379-381.
被引量:8
10
刘延祥,邵水金,严振国.
数字化虚拟人体为针刺手法研究提供新的平台[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24-26.
被引量:10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7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