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和西康省政府在宁属彝区展开全面的战略竞争,均致力于使政权力量下沉至这一边陲地区,将部分边地和非汉人群纳入了民族国家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之中。部分出身于彝区的新式军政人物在这一政治过程之中扮演了关键的链接性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性功能。他们既是国家政权的代理人,也基于地方社会和本民族的主体性,借助民族国家话语提出了关于彝族的新论述。尽管由于各种限制,国家政权无法对彝区实施全面有效的治理,但战时这一边疆区域的政治社会变迁过程亦构成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一个重要阶段。
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6-99,共14页
Studie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基金
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项目"民国西康宁属彝族问题研究"(16SK1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