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理性思维下我国法治社会的构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法治社会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应有之意。然而,现实困难重重,社会矛盾异常突出。其深层次原因表现为制度文化不够发达,历史的主体法律意识淡薄,法治体系与社会历史的错位。加强制度文化的培育,改造国民性等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举措。
作者
薛光华
机构地区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改革与开放》
2012年第02X期21-21,共1页
Reform & Openning
关键词
法治社会
社会矛盾
制度文化
改造国民性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祝黄河著..中国社会全面发展问题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262.
1
史志谨.
浅议鲁迅对道德社会作用的理解[J]
.理论导刊,1989(4):44-46.
2
秦晓鹰.
改造国民性,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J]
.法律与生活,2013(1):7-7.
被引量:1
3
林家有.
论孙中山改造国民性的思想[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0-15.
被引量:3
4
郭绪印.
陈独秀“改造国民性”的主张是正确的[J]
.探索与争鸣,1997(12):38-41.
被引量:3
5
侯晓燕,石鑫.
从国民性看中国的政治腐败问题[J]
.学理论,2012(10):60-62.
6
昝爱民.
论辛亥革命前夕改造国民性的社会思潮形成之原因[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17(2):14-15.
7
郭小香.
辛亥革命与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J]
.教育学术月刊,2012(1):97-99.
被引量:2
8
闫伟杰.
试论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以《新民说》为考察中心[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10):110-114.
9
杨德志.
周恩来早期改造国民性思想略论[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58-61.
10
蒋超,汪源.
略论马君武的法学思想与实践[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2):83-88.
被引量:1
改革与开放
2012年 第02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