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一战前后中国国耻记忆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自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发生之后,北京政府、革命党以及社会各界从各自的立场出发,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二十一条"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保存价值。北京政府保存此国耻记忆,既有免责之虑,也有捍卫其统治合法性的功利性诉求;革命党将"二十一条"国耻记忆用来证明北京政府的卖国行为,以便进行革命动员;一般新闻出版界则借此刺激民族主义消费,寻求国货消费的合法性。五四运动期间,"二十一条"国耻记忆向卖国贼国耻记忆演变。由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凸显的民族危机与国内激烈的派系竞争纠缠在一起。在此语境下,国耻记忆扮演着对普通民众进行救亡启蒙的社会角色。在这一国耻记忆形成与演变的背后,蕴含着时人关于如何救亡的集体潜意识,即加强民族内部团结,才是自我拯救之路。
作者 马建标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历史系
出处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4-126,共13页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五四时期的反日运动研究"(13CZS026)的中期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穆家修,柳和城,穆伟杰编著..穆藕初先生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753.
  • 2罗志田著..乱世潜流 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68.
  • 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 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9:554.
  • 4冯筱才.政争与“五四”:从外交斗争到群众运动[J].开放时代,2011(4):28-41.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29

  • 1冯筱才.上海下层民众对五四运动的反应:以“日人置毒”风潮为中心[J].社会科学研究,2005(3):136-145. 被引量:12
  • 2冯筱才.名实·政治·人事——关于民初上海商人团体史研究的几点思考[J].近代史研究,2006(4):134-145. 被引量:8
  • 3末次铃子.《五四运动の国民党势力》,载中央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编).《五四运动史像の再检讨》,东京:中央大学出版部1986年版. 被引量:1
  • 4张朋园.《梁启超与五四运动》,栽汪荣祖(编):《五四研究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版. 被引量:1
  • 5张德旺.《重评五四运动中以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载赫斌、欧阳哲生(主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被引量:1
  • 6《任凤苞复朱启钤电》(1919年5月6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一九一九年南北议和资料》,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5页. 被引量:1
  • 7《唐在章致朱启钤电》(1919年5月7日),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一九一九年南北议和资料》,第255页. 被引量:1
  • 8《许宝蘅致朱启钤电》(1919年5月8日),载《一九一九年南北议和资料》,第259页. 被引量:1
  • 9《徐世昌日记》.1916年3月25日、1919年3月29日、1924年1月11日、1925年1月20日等诸条记载,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 被引量:1
  • 10叶景莘.《巴黎和会期间我国拒签和约运动见闻》,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回忆录》(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10-111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5

同被引文献333

二级引证文献3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