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3-276,共4页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参考文献1
-
1张含英.土壤的冲刷与控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89
-
1史培军.四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1-7. 被引量:280
-
2王礼先,刘霞.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配置[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1-5. 被引量:6
-
3蔚占国.实行"三制"管理是水保生态建设必由之路[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132-134. 被引量:2
-
4蔡运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J].地理研究,2001,20(6):645-652. 被引量:408
-
5俞仁培.对盐渍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J].土壤通报,2001,32(z1):138-140. 被引量:50
-
6崔鹏,王道杰,庄建琦.泥石流扇形地土地整治与利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z1):6-11. 被引量:12
-
7李丙文,徐新文,雷加强,邱永志,许波,周宏伟,王强,王波,苏薇.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立地类型划分[J].科学通报,2008,53(S2):25-32. 被引量:5
-
8吴正.中国沙漠与治理研究50年[J].干旱区研究,2009,26(1):1-7. 被引量:24
-
9曾宪皆.试析郭汉民教授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5):121-126. 被引量:69
-
10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2):109-112. 被引量:209
引证文献18
-
1韩玉国.《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教学特色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 被引量:7
-
2胡婧,丛伟,闫锋,张兴昌.小流域土壤养分流失机理与土地覆盖格局演变[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6):218-221. 被引量:4
-
3吴发启.水土保持学科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1):5-9. 被引量:19
-
4吴发启,王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J].水土保持通报,2006,26(4):56-59. 被引量:31
-
5高鹏,张光灿,刘霞.改造提升水土保持传统学科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7(8):61-63. 被引量:7
-
6吴丁丁,杨文利.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2(4):15-17.
-
7毕华兴,余新晓.“水土保持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4):105-108. 被引量:10
-
8崔鹏.我国泥石流防治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5):7-13. 被引量:85
-
9史东梅,谌芸,龙太会.“土壤侵蚀原理”研究型教学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9(2):116-120. 被引量:5
-
10韩玉国.“水保工程材料与施工”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4):56-5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253
-
1王军光,宋艳暾,魏玉杰,郭忠录.《水土保持研究方法》研究生课程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2):28-30.
-
2杨光,丁国栋,屈志强.中国水土保持发展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S1):72-77. 被引量:24
-
3韩玉国.《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教学特色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 被引量:7
-
4陈容,陈树群,巫仲明,崔鹏.台湾地区泥石流防灾减灾的经验与启示[J].水利学报,2012,43(S2):186-192. 被引量:6
-
5余新晓.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与学科建设[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S2):95-98. 被引量:2
-
6王培清,徐国涛,何强.西藏藏东南地区典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浅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4):16-20. 被引量:11
-
7冷疏影,冯仁国,李锐,刘宝元,郑粉莉,刘国彬,王占礼,杨勤科,傅伯杰,宋长青.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重点研究领域与问题[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1-6. 被引量:81
-
8王礼先,张有实,李锐,崔鹏,余新晓,蔡强国.关于我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1):1-6. 被引量:54
-
9铁永波,唐川,倪化勇.群发性泥石流的危害效应及防范探讨[J].山地学报,2010,28(6):753-757. 被引量:10
-
10吴发启.水土保持学科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1):5-9. 被引量:19
-
1王卫东,孙天星,郑合英.浅谈水土保持学科体系的组成[J].中国水土保持,2003(9):17-18. 被引量:2
-
2张爽,潘伟.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化农业,2006(8):16-17. 被引量:15
-
3黄国勤.农业生态学的学科体系与学科建设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50-152. 被引量:9
-
4沈建辉.加快构建我国完整的农业机械化学科体系——对农机与农艺结合问题的深层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6(3):3-5. 被引量:9
-
5胡振琪.关于土地复垦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煤矿环境保护,1997,11(2):24-29. 被引量:8
-
6张曦.办好《新农村》,服务新农村——写在《新农村》改版之际[J].新农村,2010(1):1-1.
-
7杜中军,潘学峰,袁宏伟,曾小红,肖婉萍,方佳,南萱,孙好勤,郭安平,王庆煌.热带作物科技创新体系新模式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9):1-5.
-
8李忠云,冯永平.发挥优势特色,建设高水平知名大学[J].高等农业教育,2002(10):4-6. 被引量:4
-
9《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3).
-
1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