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析“最美乡村女教师”报道的媒介伦理问题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15年7月底至8月初,有关"最美乡村女教师"郜艳敏的报道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讨论,成为舆论热点。而在其后的相关报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媒介伦理失范现象。对郜艳敏事件的报道,在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有其代表性。本文从媒介伦理的角度出发,梳理郜艳敏事件的发展过程,探讨媒体报道郜艳敏事件时存在的媒介失范行为,并寻找相关问题的解决路径。
作者
陈颖
机构地区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1期77-78,共2页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关键词
郜艳敏
新闻报道
媒介伦理
失范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李萍主编..伦理学基础[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496.
2
袁莉.
基于女性主义媒介批评视角的性别秩序研究——以最美乡村女教师郜艳敏的相关报道为例[J]
.今传媒,2016,24(1):68-69.
被引量:3
3
程姣姣.
从被拐女教师报道事件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6
1
(美)张艳红.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D].武汉大学,2009.
被引量:1
2
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第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被引量:1
3
周利荣.
试论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视野局限[J]
.文化学刊,2010(5):98-103.
被引量:2
4
石破.
尴尬的榜样:郜艳敏,被拐来的教师[J]
.南风窗,2006,0(23):50-53.
被引量:1
5
姚小云.
国内女性主义媒介批评存在的问题[J]
.新闻爱好者,2012(8):13-14.
被引量:3
6
石潇纯.
解读媒介批评新视野中的女性主义[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4):61-63.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
1
李明文,柏茹慧.
女性媒介形象呈现研究[J]
.当代传播,2019,0(3):110-112.
被引量:4
2
尹露,黄钦.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性别传播研究(1995-2021)[J]
.新闻知识,2021(10):36-41.
同被引文献
10
1
陈力丹,王辰瑶.
“舆论绑架”与媒体逼视——论公共媒体对私人领域的僭越[J]
.新闻界,2006(2):24-26.
被引量:50
2
刘晶.
媒介伦理研究的源流、理论与视角[J]
.中外企业家,2013(4):276-279.
被引量:3
3
彭增军.
从把关人到公民新闻:媒介伦理的社会化[J]
.新闻记者,2017(4):51-55.
被引量:19
4
闫语.
网络伦理失范现象及哲学思考[J]
.学理论,2018(8):92-93.
被引量:2
5
贺艳菊.
伦理认同:基于道德与伦理的差异[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1):23-28.
被引量:9
6
于也晴.
网络媒体中的新闻伦理失范研究——以“未成年人校园暴力事件”为例[J]
.青年记者,2019(26):20-21.
被引量:1
7
欧阳照,张鑫蕾.
新媒体语境下媒介伦理问题的再思考[J]
.青年记者,2019,0(33):37-38.
被引量:3
8
卢家银.
数字化生存中的伦理失范、责任与应对[J]
.新闻与写作,2020(12):28-34.
被引量:10
9
董天策,何家煊,周润哲.
近十年国内媒介批评论著的学理透视[J]
.新闻春秋,2022(2):46-54.
被引量:3
10
张彪.
公民参与时代的新闻媒介伦理失范现象[J]
.科技传播,2016,8(14):63-6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陈杰.
网络媒体伦理失范问题的反思——以“蔡天凤案”为例[J]
.新闻知识,2023(7):57-64.
1
陈伶俐.
“旧闻”变“新闻”:是报道漏洞还是价值观偏离——《被拐女成为最美乡村女教师》报道舆情分析[J]
.中国报业,2015,0(18):58-59.
2
李华.
把慈善做到极致[J]
.青年博览,2012(15):4-4.
3
张美玲子.
因为执着,我们看到一种力量[J]
.教育(综合视线)(上旬),2011(9):29-29.
4
林新.
互联网的传播力与价值取向——以《平时是天使周末是魔鬼》在网上传播效果分析为例[J]
.网络传播,2006(10):12-13.
5
卢丽桃.
从一篇获奖作品谈通讯写作的技巧——第16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获奖20万元的乡村女教师于晓波的故事》采写感想[J]
.中国地市报人,2009(5):80-81.
6
江文胜.
中国版的《乡村女教师》同样感人[J]
.民主与法制,2009(9):48-50.
7
靠什么树立中国国家形象?[J]
.中国教工,2011(5):46-46.
8
崔均鹏.
报道弱势群体要传播正能量[J]
.青年记者,2013(16):15-16.
9
王玲湘.
引路的良师益友[J]
.江西教育(教学版)(B),2010(4):11-11.
10
梁牛.
这类新闻登它何用[J]
.新闻三昧,2006,0(4):17-17.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