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生物监测的机理与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生态环境监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生物监测技术也随之在环境监测领域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生物监测是指通过采取指示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评价环境的受污染情况。本文首先概括地介绍了生物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机理,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生物监测技术的主要特点,总结分析了生物监测方法在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方面的具体应用及作用。
作者
马原
机构地区
牡丹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出处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年第23期131-131,共1页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生物监测
环境污染物
指示生物
分类号
X83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Bernd Markert,王美娥,Simone Wünschmann,陈卫平.
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生物指示与生物监测[J]
.生态学报,2013,33(1):33-44.
被引量:19
2
程英,裴宗平,邓霞,梁凤焦.
生物监测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探讨[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2):111-114.
被引量:18
3
阴琨,王业耀,许人骥,金小伟,刘允,滕恩江,吕怡兵.
中国流域水环境生物监测体系构成和发展[J]
.中国环境监测,2014,30(5):114-120.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53
1
陈家长,杨琳.
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z1):325-329.
被引量:11
2
ZHOU Qixing,CHENG Yun,ZHANG Qianru,LIANG Jidong.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toxicological effects and combined pollution[J]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04,47(4):332-339.
被引量:20
3
郑相宇,张太平,刘志强,潘伟斌.
水体污染物“三致”效应的生物监测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2004,23(4):140-145.
被引量:13
4
张增光.
水生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7):150-151.
被引量:31
5
楼霄,张哲海,王国祥.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在工业废水排放监测和管理上的应用途径探讨[J]
.中国环境监测,1993,9(2):29-32.
被引量:5
6
汤琳,张锦平,李备军,汪琴,李振范.
黄浦江水环境生物监测指标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2005,21(1):28-30.
被引量:8
7
刘保元,王士达,胡德良.
以底栖动物评价湘江污染的研究[J]
.水生生物学集刊,1984,8(2):225-236.
被引量:12
8
王国祥.
生物监测若干问题的探讨[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4,6(3):7-10.
被引量:9
9
李宗义,邵强,郭伟云,李文强,姚朝阳.
用于环境监测的生物传感器[J]
.生物技术,2005,15(4):95-98.
被引量:16
10
但德忠.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中国测试技术,2005,31(5):1-5.
被引量:100
共引文献
53
1
但德忠,冷庚,皇甫鑫.
环境样品分析[J]
.分析试验室,2010(7):79-122.
被引量:13
2
黄玉平,张庆国,吴朝.
生物监测及其在水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8):38-39.
被引量:15
3
洪维民,王亚超,徐恒省,翁建中,李继影.
由太湖蓝藻危机引发的对环境监测领域中生物生态监测发展的思考[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1):129-132.
被引量:5
4
翟雯,王昊,李永顺,焦璀玲,刘晓娜.
水质监测管理系统建设研究--以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山东段沿线为例[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7(6):191-193.
被引量:4
5
谢春,吴建伟,国果,张鹏飞.
镉对家蝇幼虫血淋巴能量物质的影响[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3,30(4):304-307.
被引量:6
6
桑松,王培丹,曹宇科,钟国华.
山坑螺和田螺作为指示生物监测茶园环境农药残留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35(3):58-62.
被引量:1
7
魏勇超,王彦华,雷成琦,倪碧珩,朱佳燕,徐冬梅.
环境中多残留农药复合暴露对淡水绿藻和斑马鱼的联合毒性[J]
.环境工程,2018,36(11):185-189.
被引量:13
8
徐孟进,贾瑞宝.
饮用水水质监测预警技术研究进展[J]
.城镇供水,2014(3):46-49.
被引量:5
9
梁秀丽,苏怀.
盘龙江金鱼藻的氮耐受性研究[J]
.吉林水利,2014(9):34-37.
10
史志明,徐莉,胡锋.
蚯蚓生物标记物在土壤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生态学报,2014,34(19):5369-5379.
被引量:10
1
樊占春,张静.
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J]
.四川环境,2010,29(6):133-137.
被引量:3
2
王平.
水污染生物监测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
.广州环境科学,2009,24(4):32-35.
被引量:6
3
陈国栋.
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J]
.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0(6):58-58.
4
刘梅,申双和.
生物监测方法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J]
.气象教育与科技,2000,22(3):23-26.
被引量:5
5
颜丽英.
《大气污染生物监测方法》新近出版[J]
.广州环境科学,1994,9(1):44-44.
6
史志进.
浅析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生物监测方法[J]
.科技致富向导,2011(6):297-297.
被引量:8
7
福州市首次公布PM2.5监测数据[J]
.能源与环境,2013(1):40-40.
8
郑育毅,廖满琼,林金画.
生物膜-活性污泥联合工艺在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给水排水,2001,27(10):61-62.
被引量:10
9
郭琦,姜政同.
关于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31(9):154-154.
被引量:1
10
郑怀礼,高杰,邓子华.
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和发展[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7,19(6):116-121.
被引量:5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