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福建省碳排放强度现状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当前的全球环境问题中,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是世界各国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福建省作为海西经济区的主体,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增加,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增多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文章对福建省2000—2015年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给出了分析及政策建议。
作者
刘惠惠
唐鹏鹏
机构地区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民生银行泉州分行
出处
《中国市场》
2017年第2期171-173,共3页
China Market
关键词
碳排放量
碳排放强度
能源结构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7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74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9
1
虞义华,郑新业,张莉.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31(3):72-81.
被引量:133
2
潘雄锋,舒涛,徐大伟.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动及其因素分解[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5):101-105.
被引量:65
3
陈诗一.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J]
.世界经济,2011,34(4):124-143.
被引量:193
4
曹斌,林剑艺,崔胜辉,唐立娜.
基于LEAP的厦门市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情景分析[J]
.生态学报,2010,30(12):3358-3367.
被引量:39
5
朱勤,彭希哲,陆志明,于娟.
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98-102.
被引量:199
6
聂锐,张涛,王迪.
基于IPAT模型的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情景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9):1557-1564.
被引量:73
7
梁朝晖.
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09,21(7):79-87.
被引量:41
8
陈诗一.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
.经济研究,2009,44(4):41-55.
被引量:939
9
林伯强,魏巍贤,李丕东.
中国长期煤炭需求:影响与政策选择[J]
.经济研究,2007,42(2):48-58.
被引量:143
二级参考文献
127
1
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被引量:580
2
刘兰翠,范英,吴刚,魏一鸣.
温室气体减排政策问题研究综述[J]
.管理评论,2005,17(10):46-54.
被引量:15
3
吴巧生,成金华.
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
.财经研究,2006,32(6):75-85.
被引量:148
4
王中英,王礼茂.
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5):88-91.
被引量:153
5
主春杰,马忠玉,王灿,刘子刚.
中国能源消费导致的CO_2排放量的差异特征分析[J]
.生态环境,2006,15(5):1029-1034.
被引量:50
6
潘家华,朱仙丽.
人文发展的基本需要分析及其在国际气候制度设计中的应用——以中国能源与碳排放需要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23-30.
被引量:27
7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58-161.
被引量:1050
8
Xuedu Lu,Jiahua Pan,Ying Chen.
Sustaining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under Energy and Climate Security Constraints[J]
.China & World Economy,2006,14(6):85-97.
被引量:30
9
李小平,卢现祥.
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和生产率增长[J]
.世界经济,2007,30(5):52-64.
被引量:151
10
杜婷婷,毛锋,罗锐.
中国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演化探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2):94-99.
被引量:152
共引文献
1745
1
解晋.
要素市场扭曲的增长方式效应研究[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0(3):20-30.
被引量:3
2
杨浩然.
与理论相一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J]
.经济学报,2020,7(1):89-111.
被引量:2
3
秦炳涛,俞勇伟,葛力铭,郭援国.
智慧降碳: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影响的效应与机制[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3,38(3):4-23.
被引量:9
4
徐建波,倪雪妍.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分析[J]
.全国流通经济,2021(7):134-137.
5
孙晓伟.
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向与治理理路分析[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32(1):21-26.
被引量:1
6
茹仙古丽·吾甫尔,娜迪拉·阿不都热苏力,奥布力·塔力普.
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空间效应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24,44(5):15-22.
7
杨浩昌,李廉水,张发明.
制造业聚集对能源绩效的影响及区域比较研究[J]
.科研管理,2021,42(5):102-115.
被引量:6
8
邓宗兵,李莉萍,魏剑雄,勾莉.
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格局及障碍因子[J]
.科技管理研究,2023,43(2):134-143.
被引量:9
9
田丽芳,刘亚丽.
双重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门槛效应分析——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8):20-25.
被引量:15
10
韩汉君,张逸辰.
货币政策规则对碳减排进程的影响——基于DSGE的政策模拟研究[J]
.金融发展,2023(1):15-29.
引证文献
2
1
刘美萍.
碳中和路径下福建高质量发展问题探讨[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21(2):76-80.
被引量:1
2
刘美萍.
碳中和路径下低碳社会构建问题研究[J]
.资源再生,2021(11):32-3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余畅,曾贤刚.
内蒙古“双碳”目标实现的困境与对策[J]
.北方经济,2022(4):45-48.
被引量:2
2
朱惠斌.
经济特区的区位选择与跨界合作探索[J]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22(1):125-139.
3
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分行课题组,何起东.
构建个人ESG评价制度的可行性分析——以浙江衢州为例[J]
.浙江金融,2023(10):3-13.
1
徐胜,刘月.
金融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路径——基于我国东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15(6):14-21.
被引量:3
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盟市2013年节能和碳排放强度降速目标任务的通知[J]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3(21):4-4.
3
薛俊宁,吴佩林,李岩,高健.
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8-2013年的面板数据[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11):43-45.
被引量:3
4
数字[J]
.证券导刊,2006,0(19):9-9.
5
邓凯韶.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2):32-34.
被引量:2
6
李福祥,刘琪琦,张霄怡.
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额、能源消费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碳排放强度分组的省级面板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生态经济,2016,32(9):75-81.
被引量:6
7
李俊峰,孔德鹏.
论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以京津冀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
.文史哲,2012(6):157-162.
8
张艺影,王士伟.
内外资对江苏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比较研究[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3):40-42.
被引量:1
9
朱长明.
信阳市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4):61-63.
10
蒋团标,曾鹏,黄宗远.
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防范[J]
.商场现代化,2006(03X):151-152.
被引量:6
中国市场
201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