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再论颜色词反义关系的判定及原则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反义词作为词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但关于颜色词的反义问题却颇有争议。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词的本义、语境及词义的联想意义造成颜色词反义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通过对颜色词反义关系的探讨,总结并补充判断反义词的依据。
作者
罗香锋
机构地区
辽宁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81-83,共3页
Journal of Henan Radio & TV University
关键词
反义词
判定标准
颜色词
分类号
H032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7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符淮青著..现代汉语词汇 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54.
2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被引量:4
3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被引量:35
4
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被引量:7
5
吴丽君,崔瑛.论颜色词及文化联想意义[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9,(10).
被引量:1
6
刘群.
颜色词红黑白的联想意义及其反义关系[J]
.襄樊学院学报,2003,24(4):66-68.
被引量:6
7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201.
被引量:70
二级参考文献
4
1
[2]顾嘉祖,陆升.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4.
被引量:2
2
吴丽君,崔瑛.论颜色词及文化联想意义[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9,(10):52.
被引量:2
3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89.
被引量:1
4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117
1
辛朝晖,辛星.
浅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教育与职业,2006(3):99-100.
被引量:1
2
胡欣.
理工科学生英语口语现状分析及对策[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9(4):89-90.
被引量:1
3
赵晓驰.
王维诗歌颜色词语义研究[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5):76-80.
被引量:2
4
孙欣.
“VS”VS“PK”[J]
.修辞学习,2008(1):76-77.
被引量:1
5
回智光.
具有独特个性的日本语言文化[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0(1):75-77.
被引量:9
6
刘楚群,余华.
群体称呼语连用问题浅析[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28(4):52-56.
7
李宣平,周庆元.
语文教育的文化透视[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182-184.
被引量:3
8
王华权.
从“安”的双音化论口语对双音化进程的延缓作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60-161.
9
杨通银.
侗族语言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J]
.贵州民族研究,2009,29(1):79-83.
被引量:5
10
陈秀泉.
少数民族地区语码转换的语境和心理分析[J]
.学术论坛,2009,32(4):181-18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
1
陈素琴.
汉语中颜色词的反义关系构成及特点[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95-97.
被引量:3
2
肖瑶.
论汉语颜色反义词的构成机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3(1):76-80.
被引量:1
3
吴开秀.
谈汉语颜色词的语义功能[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2):53-55.
被引量:3
4
刘群.
颜色词红黑白的联想意义及其反义关系[J]
.襄樊学院学报,2003,24(4):66-6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梁然.
汉语颜色词反义关系的界定[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7):18-19.
1
佘国秀.
区别词界定与判定标准刍议[J]
.科技信息,2010(12):147-147.
2
王迪.
浅论现代汉语基本词的判定标准[J]
.青年文学家,2016,0(12Z):178-179.
3
叶政年.
反义关系及其教学意义[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3(2):83-84.
被引量:2
4
张虹.
浅析古汉语介词的判定[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9):94-95.
5
詹务本,吴琼.
浅析反义词的不对称性[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10):39-40.
6
夏应红.
《诗经》中“以”的用法研究[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7):51-52.
7
井苗.
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述评[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7-101.
被引量:2
8
马骄雷.
论反义关系的特点及其存在的语义基础[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2):103-103.
9
王军.
形容词的反义关系类型[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4):105-110.
10
胡伟.
西汉文献心理动词研究[J]
.殷都学刊,2012,33(1):101-104.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