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别集起源琐议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通过史料的辨析和梳理,真正意义上的别集出现在魏晋,而此时恰属集部的初创时期。"别集"之称主要据自"别为一集"的史学叙述体例,主要作为类目名称;其起源涉及"实"和"名"两个层面,两者兼具意味着集的形成。别集的起源和形成,关系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集部确立的若干细节性问题,值得细致而充分地探讨。
作者
刘明
机构地区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善本组
清华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9,共10页
Chinese Classics & Culture
关键词
别集
集
文集
起源
分类号
G256.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钱志熙.
早期诗文集形成问题新探——兼论其与公集、清谈集之关系[J]
.齐鲁学刊,2008(1):106-111.
被引量:10
2
朱自清著,刘晶雯整理..朱自清中国文学批评研究讲义[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305.
3
李伯勋.
陈寿编《诸葛亮集》二三考──兼谈整理诸葛亮著作的一些做法[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43-46.
被引量:5
4
张可礼著..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075.
5
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M].北京:中华书局,1984:249.
6
徐有富.
先唐别集考述[J]
.文学遗产,2003(4):26-32.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31
1
陈寿撰 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被引量:26
2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Z].北京:中华书局版,1983..
被引量:34
3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被引量:115
4
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被引量:553
5
赵翼.陔余丛考[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被引量:36
6
《隋书经籍志考证》卷三九,开明书店版,第835页.
被引量:1
7
《隋书经籍志考证》卷三九之一《楚兰陵令苟况集一卷》.
被引量:1
8
《隋书》卷三五,中华书局点校本,第1081页.
被引量:1
9
《郡斋读书志》卷一七.
被引量:1
10
《诗薮》杂编卷二.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1
1
李忠洋.
以史存文:唐代别集序与史传之关联[J]
.现代传记研究,2021(2):67-81.
2
胡大雷.
论先唐别集的编撰、编次及目录书归类的文学史意味[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14-20.
被引量:3
3
杨晓斌.
四部分类法中别集与总集关系考论[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2):108-112.
被引量:1
4
张巍.
论唐宋时期的类编诗文集及其与类书的关系[J]
.文学遗产,2008(3):56-62.
被引量:12
5
刘桂鑫,戴伟华.
自我独特性的展示——论汉晋自传文学的特质与嬗变[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6-83.
被引量:2
6
金军华.
略论六朝文学图书的编辑体例[J]
.文艺评论,2012(10):136-138.
7
贾奋然.
挚虞《文章流别集》、《文章志》的文学史意义[J]
.中国文化研究,2015(4):139-147.
被引量:3
8
吴光兴.
以“集”名书与汉晋时期文集体制之建构[J]
.文学遗产,2016(1):43-52.
被引量:12
9
吴沂沄.
论两汉图书整理与目录编纂对集部成立的影响[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2(5):61-71.
被引量:1
10
刘明.
两汉“文人集”与《诗赋略》之关系考论[J]
.天中学刊,2017,32(2):74-81.
同被引文献
6
1
跃进.
《独断》与秦汉文体研究[J]
.文学遗产,2002(5):11-25.
被引量:33
2
吴承学,何诗海.
简谈文学史史料的发掘和处理[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4):45-48.
被引量:4
3
顾国瑞.
《昨梦录》作者考辨——订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一则错误[J]
.文学遗产,1981(2):91-94.
被引量:1
4
跃进.
有关《文选》“苏李诗”若干问题的考察[J]
.文学遗产,1996(2):37-45.
被引量:7
5
刘明.
《后汉书·文苑传》文体史料考论[J]
.天中学刊,2017,32(4):88-94.
被引量:2
6
苗壮.
《后汉书·文苑传》的成立[J]
.文学遗产,2018(2):31-4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马燕鑫.
“苏李诗”的用韵特征及《李陵集》成书考论[J]
.文学评论,2019,0(6):135-141.
2
石雅梅.
《后汉书》文章著录方式与东汉别集编纂理念[J]
.文艺理论研究,2020(1):8-1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伏煦.
“论”体文的存录方式与汉魏六朝子集兴替[J]
.文学遗产,2023(2):30-41.
被引量:3
1
田艺苗.
多瑙河的传奇[J]
.视听前线,2012(7):109-109.
2
左全安.
暴露大家庭的罪恶——浅论曹禺的《雷雨》[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33-40.
被引量:1
3
孙光萱.
魅力《孔乙己》[J]
.新读写,2006(10):39-39.
4
高宪帅.
论温庭筠《菩萨蛮》词之纯美特质[J]
.沧桑,2009(3):216-217.
5
刘彦君.
论宋人戏剧批评[J]
.文艺研究,1985(6):121-129.
被引量:2
6
蓝勇辉.
小说史的叙述体例、理论命题及研究视角——刘勇强教授小说史研究方法评介[J]
.天中学刊,2016,31(1):1-6.
7
迟蕊.
从鲁迅“国民性书写”研究中的问题谈起[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5):1-7.
被引量:1
8
李铁军.
晶莹的“繁星”和融融的“春水”——谈冰心的哲理小诗[J]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2009(1):32-36.
9
许丹诚.
凋残的《孽海花》[J]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2):12-17.
被引量:1
10
赵青.
《三钗梦》与《十二钗传奇》间的“疑案”探析[J]
.山东文学,2008,0(8):101-102.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