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越裳不是泰老民族的先民
被引量:
6
YueShang isn't Tailao people's ancestor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越裳的地望 ,史学界有越南说、老挝说、跨界说、中国说等不同观点 ;其族属被认为是今老挝的主体民族—老族。作者认为 ,以史书所述的地理特征 ,越裳与掸国无涉 ,与老挝及老族无关 ,而应在“交趾之南”靠近处。
作者
何平
机构地区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中心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2年第2期87-93,共7页
GUANGXI ETHNIC STUDIES
关键词
越裳
非泰老民族
先民
分类号
C951 [社会学—民族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7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10
1
坎平.堤汶达里,蔡文(木丛).
老挝民族大家庭中的各成员[J]
.东南亚纵横,1991(4):54-58.
被引量:4
2
蒙文通著..越史丛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48.
3
深思.
越裳即掸——老挝古国新证[J]
.东南亚南亚研究,1986(4):11-14.
被引量:5
4
申旭著..老挝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379.
5
黄盛璋.
文单国——老挝历史地理新探[J]
.历史研究,1962(5):147-171.
被引量:14
6
何平.
“掸国”不是傣掸民族建立的国家——关于“掸国”问题的再考察[J]
.东南亚南亚研究,1998,0(4):55-62.
被引量:5
7
何平.
一个涉及中国和中南半岛诸国多民族历史的讹误——关于“掸国”的最新研究与结论[J]
.世界民族,2000(1):47-55.
被引量:10
8
黄惠焜.
掸傣古国考[J]
.东南亚南亚研究,1985(3):2-12.
被引量:13
9
《傣族简史》编写组编..傣族简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263.
10
何平著..从云南到阿萨姆 傣-泰民族历史再考与重构[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440.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宋蜀华.
从樊绰《云南志》论唐代傣族社会[J]
.思想战线,1978,4(6):58-65.
被引量:6
2
闻宥.
族名小考[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8(3):53-55.
被引量:2
3
江应樑.
傣族史涉及东汉掸国的商榷[J]
.云南社会科学,1981(2):52-56.
被引量:8
4
江应樑.傣族史[M]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
被引量:1
5
方国瑜编.元代云南行省傣族史料编年[M]云南人民出版社,1958.
被引量:1
6
申旭.
关于堂明国若干问题的考辨[J]
.东南亚南亚研究,1984(2):19-25.
被引量:6
7
深思.
越裳即掸——老挝古国新证[J]
.东南亚南亚研究,1986(4):11-14.
被引量:5
8
深思.
老挝泰老族系民族探源(下)[J]
.东南亚南亚研究,1987(2):26-4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2
1
张雨龙,宋明(校译).
村寨社会国家化进程的人类学视角——以中、老、缅交界地区哈尼/阿卡人为例[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18(1):1-52.
2
周运中.
从吴叶限故事看唐代广西和南洋的交往[J]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18(1):180-188.
3
闫丽琴.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
.中国市场,2006(35):77-77.
4
潘其旭.
壮族与东南亚泰、老、掸族系历史文化的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家,1991,6(4):55-60.
被引量:4
5
刘岩.
南传佛教入滇历史简述[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1(4):50-54.
6
何平.
“掸国”不是傣掸民族建立的国家——关于“掸国”问题的再考察[J]
.东南亚南亚研究,1998,0(4):55-62.
被引量:5
7
周伟洲.
唐朝与南海诸国通贡关系研究[J]
.中国史研究,2002(3):59-73.
被引量:10
8
何平.
傣族历史上并没有一个“果占璧王国”[J]
.思想战线,2005,31(6):54-57.
被引量:3
9
王文光,周芳.
掸傣民族源流问题述论[J]
.广西民族研究,2006(3):119-124.
被引量:6
10
何平.
傣泰民族起源再探[J]
.民族研究,2006(5):85-93.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76
1
沈仁安.
“倭”、“倭人”辨析[J]
.历史研究,1987(2):64-73.
被引量:4
2
B.J.戴维,申旭.
泰人起源问题的再思考[J]
.世界民族,1989(4):36-44.
被引量:2
3
徐中舒.
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65-76.
被引量:32
4
罗美珍.
从语言上看傣、泰、壮的族源和迁徙问题[J]
.民族研究,1981(6):54-60.
被引量:18
5
张公瑾,陈久金.
傣历中的干支及其与汉历的关系[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4(4):50-55.
被引量:11
6
何平.
蓬国:真实的历史还是虚幻的古国?──试解中缅傣掸民族历史上的“蓬国”之谜[J]
.云南社会科学,1995(3):72-79.
被引量:2
7
朱俊明,唐合亮.
日本古倭人稻作文化滥觞于中国古吴越[J]
.贵州民族研究,1994,14(1):15-22.
被引量:2
8
方铁.
百越在西南地区的分布新议[J]
.思想战线,1993,19(6):45-50.
被引量:5
9
许肇琳.
泰国泰族探源[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1(3):90-99.
被引量:3
10
顾颉刚.
《山海经》中的昆仑区[J]
.中国社会科学,1982(1):3-30.
被引量:43
引证文献
6
1
何平.
傣泰民族起源再探[J]
.民族研究,2006(5):85-93.
被引量:15
2
杜树海.
追寻失落的记忆——泰傣民族起源研究述论[J]
.广西民族研究,2007(3):156-161.
3
王升,任军利.
战国两汉“倭”义变迁略考[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87-94.
4
王升.
东汉以前“倭”涵义变迁略考——试析《山海经》《论衡》《汉书》对“倭”的不同理解[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66-75.
被引量:2
5
王升,任军利.
《论衡》“倭人”考释——以“畅”“雉”“宛”及“五服”为线索[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3):23-28.
6
陶磊.
試論動詞“譯”的首見書證及其詞義演變[J]
.中国文化,2015(1):258-27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梁双陆,苏穗.
同源民族文化、东道国金融市场开放度与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以中国五大商业银行对东盟投资为例[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1):63-73.
被引量:1
2
杜树海.
追寻失落的记忆——泰傣民族起源研究述论[J]
.广西民族研究,2007(3):156-161.
3
李玉琴.
2005年来的西南民族研究综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7):34-39.
被引量:1
4
何平.
关于叭真及其与坤真、坤壮和陶真关系的重新解读[J]
.世界民族,2010(2):88-96.
被引量:3
5
陈衍德,彭慧.
当代东南亚民族关系模式探析[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0(4):74-81.
被引量:2
6
赵明生.
“高黎贡山”为佤语地名考说[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4):1-5.
7
赵明生.
“高黎贡山”为佤语地名考说[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9(2):24-29.
8
赵明生,袁娥.
“昆仑”与佤族的公鸡崇拜之关系研究[J]
.红河学院学报,2011,9(1):15-19.
被引量:1
9
宫振钦,刘亿.
浅析百越文化对傣族葫芦丝文化的影响[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2):52-53.
10
杨阳.
当代泰国人对中国的认知与评价——基于泰国2015版中学历史教材的分析[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6,18(6):74-77.
1
方士杰.
一本有新意的民族论著[J]
.南方文坛,1994(4):64-64.
2
余湛.
多彩山国民族风[J]
.森林与人类,2008,28(12):82-89.
3
社会学[J]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5,11(2):204-204.
4
万斗云.
百越的涵义[J]
.贵州民族研究,1990,10(1):74-80.
被引量:3
5
王毅.
评何光岳《百越源流史》[J]
.民族论坛,1990(2):90-92.
6
董苏豪.
在古代,翻译是个高危职业[J]
.人民文摘,2015,0(3):80-80.
7
江应樑.
傣族史涉及东汉掸国的商榷[J]
.云南社会科学,1981(2):52-56.
被引量:8
8
朱桂莲.
论越南对占婆的征服[J]
.江汉学术,1989,20(4):60-66.
9
余北迪.
关于产业集群[J]
.学术月刊,2005,37(1):126-128.
10
陈国强.
于越在历史上的贡献与地位[J]
.浙江学刊,1987(1):136-141.
被引量:1
广西民族研究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