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学翻译语符意象化过程的接受理论解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分析原语文本的两大基本特征,从接受理论角度出发,阐释文学翻译语符意象化过程,即作为读者的译者从原有期待视野出发,在与作品召唤结构的具体接触、碰撞中了解原作意图及意义,通过辩证的"对话"深入作品内部,达到译者视野和作品视野的沟通与交融,即视野融合,从而在译者头脑中形成第三文本,它既不是原文的也不是译者纯粹创造出来的,而是视野融合的产物。
作者 涂宇明
出处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17-121,128,共6页 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一般项目(2013RW005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朱立元..接受美学[M],1989.
  • 2HOLUB R C. Reception theor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M]. London: Routledge, 1984. 被引量:1
  • 3ISER W. The act of reading: A theory of aesthetic re- sponse [M]. Baltimore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8. 被引量:1
  • 4汪正龙著..文学意义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258.
  • 5郑海凌著..文学翻译学[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0:394.
  • 6JAUSS H R. 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 [M]. BAHTI T, Trans. Minneapolis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2. 被引量:1
  • 7朱立元著..接受美学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461.
  • 8许渊冲著..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8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