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湿热病篇》谈湿热病中神志异常的诊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奉文通过对薛生白《湿热病篇》的内容进行研究,着重对湿热病病程中出现的各种神志异常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其病因病机、治疗用药,总结临床辩证治疗的规律,指导我们在临床上及时认识和正确处理湿热病的急危重症。
作者
余永森
唐梁
机构地区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
出处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9期110-111,共2页
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湿热病篇
温病
神志异常
理论探讨
分类号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彭胜权.温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8.
被引量:3
2
唐梁,向琪.
从《湿热病篇》谈脾胃在湿热病证中的重要性[J]
.四川中医,2015,33(5):19-20.
被引量:7
3
周恩超,王纲,杨进.
神昏当辨卫气营血──读叶天士《温热论》有感[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16(1):4-5.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彭胜权.温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8.
被引量:3
2
张友堂.湿温病与脾胃的关系[J].中医药学报,1986,103.
被引量:2
3
唐梁.
从“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谈脾虚湿热证的治疗[J]
.四川中医,2011,29(6):23-24.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8
1
赵晓娟,杨晓凤,孙守才.
浅谈温病血分证及其现代临床应用研究[J]
.甘肃中医,2007,20(4):6-7.
被引量:1
2
王炳权,刘春柳.
基于数据挖掘的《湿热病篇》组方用药规律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9,15(1):164-166.
被引量:3
3
唐梁,向琪.
从《湿热病篇》谈脾胃在湿热病证中的重要性[J]
.四川中医,2015,33(5):19-20.
被引量:7
4
陈谦峰,魏丹丹,谢斌.
湿热病证特点辨析[J]
.中医学报,2017,32(6):968-970.
被引量:3
5
陈谦峰,陈好远,谢斌.
湿热病证与脏腑相关理论探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1):2302-2304.
被引量:2
6
徐大志,杨春,张军,向彩琼,邹丹,郑新平,周维.
试论“分消走泄法”治疗荆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J]
.四川中医,2020,38(12):8-11.
被引量:1
7
周莉,廖华君,钟逸敏,文小敏.
王氏连朴饮治疗湿热病举隅[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24):65-67.
被引量:3
8
孙中耀,宋素花.
《吴鞠通医案》温病误治纠误探析[J]
.中医药导报,2022,28(5):191-194.
同被引文献
5
1
刘熙如.
温病神志异常证治浅析[J]
.湖南中医杂志,2015,31(8):139-140.
被引量:3
2
陈瑞,罗亚萍,徐勋华,苗青,王玉光.
武汉地区5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治初探及典型病案分析[J]
.中医杂志,2020,61(9):741-744.
被引量:63
3
祝晓光,安志杰.
明清时期重大疫情概貌[J]
.档案记忆,2020(4):8-10.
被引量:1
4
张兴,王婧,蔡蔚然,吕婵,郭君,尹成伟,商斌仪,宋秀明,张炜.
雷神山医院44例2019冠状病毒病普通型患者中医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7):3746-3750.
被引量:4
5
杨思琪(译),王继先(译),Mao L.
新冠肺炎的神经系统表现[J]
.中国康复,2020,35(8):432-432.
被引量:162
引证文献
1
1
朱华贺,王纳,杨爱东.
明清时期疫病神志异常的病机及治法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5):2468-247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徐琪玥,杨爱东,李小茜.
聚焦核心病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证治研究与展望[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3,30(1):99-103.
被引量:3
1
唐梁,向琪.
从《湿热病篇》谈脾胃在湿热病证中的重要性[J]
.四川中医,2015,33(5):19-20.
被引量:7
2
张义敏,张思超.
《湿热病篇》治湿四法探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3):302-303.
被引量:5
3
刘炳凯.
《湿热病篇》辨证论治规律探讨[J]
.甘肃中医,1997,10(4):1-2.
被引量:2
4
周茂福.
试探《湿热病篇》的学术特点[J]
.江西中医药,1996,27(2):54-55.
5
杨惠民.
谈《湿热病篇》辨证和用药特色[J]
.河北中医,1992,14(5):38-40.
6
肖培新,张晓梅.
《湿热病篇》寒湿证辨治规律初探[J]
.中医研究,1997,10(3):10-11.
7
吴明华.
《湿热病篇》治疗湿热病神昏诸法浅析[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17(2):37-38.
8
唐建军.
薛生白《湿热病篇》遣方用药规律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2):56-57.
被引量:1
9
郑春素.
浅析薛生白治湿之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9):25-26.
被引量:1
10
张再康,冯瑞雪,张紫微.
对薛生白《湿热病篇》第四条的认识[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9):592-593.
被引量:2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