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呼包鄂”城市群产业结构趋同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呼包鄂"城市群产业结构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为研究3个地区间的三次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运用区位基尼系数法测算了三大产业内部的集聚情况,发现"呼包鄂"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突出,第二产业在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分布较为集中。基于此,提出了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作者
刘婷
机构地区
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年第14期39-40,共2页
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
关键词
“呼包鄂”城市群
产业结构趋同
产业结构优化
分类号
F121.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7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8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被引量:43
2
张冉..“呼包鄂”经济圈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
3
邱凤霞,陈凤新,贺桂欣,王小东.
产业结构趋同分析——以京津冀为例[J]
.特区经济,2009(12):65-66.
被引量:3
4
文淑惠,黄丽芳.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云南省产业结构趋同性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51-56.
被引量:7
5
吴泽斌,李瑾.
基于区位基尼系数的江西省产业空间集聚分析[J]
.资源与产业,2014,16(6):100-103.
被引量:11
6
杨龙.
基于区位基尼系数的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3(23):118-119.
被引量:2
7
金彦龙,杨皎平.
辽宁沿海经济带园区产业结构趋同性分析[J]
.经济研究参考,2013(27):32-36.
被引量:5
8
李杰.
区位基尼系数与地区产业分布——以江苏为例的考察[J]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4-7.
被引量:13
9
杨波,卞伟,薛伟.
区位基尼系数与黑龙江地区产业分布状态的研究[J]
.学术交流,2007(3):97-100.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37
1
李杰.
区位基尼系数与地区产业分布——以江苏为例的考察[J]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4-7.
被引量:13
2
肖灵机,王少东,余鑫.
欠发达地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基于江西的实证研究[J]
.当代财经,2006(6):84-88.
被引量:7
3
李学鑫,苗长虹.
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的测度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
.人文地理,2006,21(4):25-28.
被引量:77
4
刘春霞.
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J]
.经济地理,2006,26(5):742-747.
被引量:64
5
艾翅翔,库娟娜.
新疆区位基尼系数与产业分布考察[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16(5):53-56.
被引量:5
6
张子麟,武建奇.
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J]
.经济与管理,2007,21(2):8-12.
被引量:20
7
谢淑英,罗保洋.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产业优势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07(3):114-116.
被引量:10
8
杨波,卞伟,薛伟.
区位基尼系数与黑龙江地区产业分布状态的研究[J]
.学术交流,2007(3):97-100.
被引量:8
9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被引量:2
10
施建军.统计学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81
1
施雯.
产业集群及其实证分析方法——以广东省为例[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2):61-62.
被引量:15
2
李秋香,袁晓兵,徐国强,黄毅敏,万涛.
河南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比较与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2):205-208.
被引量:5
3
艾翅翔,库娟娜.
新疆区位基尼系数与产业分布考察[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16(5):53-56.
被引量:5
4
孙植华,翟有龙.
四川省产业结构差异性动态变化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8,24(1):116-119.
被引量:10
5
刘杨,李春明,郑彩玲,杨璠,唐智鑫.
宜宾市九县一区经济差异性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55-60.
6
申玉铭,邱灵,尚于力,任旺兵.
京沪生产性服务业比较研究[J]
.地理研究,2009,28(2):441-450.
被引量:24
7
王信友.
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产业化发展理论初探[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3):223-226.
被引量:12
8
许建平.
加快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与对策[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68-71.
被引量:3
9
宋艳菊,谢剑锋,陈欣.
辽宁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及原因探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466-468.
被引量:7
10
崔丽芳.
在校大学生校园实体创业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仰恩大学为例[J]
.未来与发展,2009,30(11):74-77.
被引量:1
1
杨建林,郝戊.
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0(4):36-37.
2
田雨,张彬.
呼包鄂城市群府际合作问题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37(1):187-192.
被引量:6
3
周桂荣.
煤海绿洲绽放高新之花——鄂尔多斯高新区开启科技创新新篇章[J]
.中国高新区,2014(5):124-126.
4
曹相东.
呼包鄂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J]
.前沿,2015(3):119-122.
5
叶文辉,黎金玲,郭海湘,叶争辉.
中国城市群碳竞争力动态评价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5,35(3):225-230.
被引量:1
6
娜仁图雅,李文豪.
城市群与物流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5):16-19.
7
王宏伟.
呼包鄂经济一体化与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的效益分析[J]
.中国科技投资,2012,0(A09):18-18.
被引量:2
8
冯玫.
京津冀产业协调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9):84-86.
被引量:11
9
何金玲,李孝.
构建呼包鄂地区为内蒙古经济增长极的对策研究[J]
.前沿,2004(11):56-64.
被引量:3
10
梁显丽,张保霞,吉日木吐,王瑞星.
呼包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与评价[J]
.才智,2012,0(12):9-11.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