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李东垣《脾胃论》探讨“风药”的运用
被引量: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结合《脾胃论》中具体方药,从发散外邪、升阳举陷、散化湿邪、调理气机、发散阴火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脾胃论》中风药的应用并浅述其用药禁忌。为避免其不良反应,遂提出"动静结合、法于阴阳"的风药配伍法则,以期将"风药"在临床中得以继承和应用。
作者
李颖飞
龚雨萍
机构地区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江苏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66-68,共3页
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风药
脾胃论
动
治疗应用
中医学术发掘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17
同被引文献
185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101
参考文献
6
1
唐昭荣,单兆伟.
李东垣风药妙用浅析[J]
.中医药通报,2012,11(6):35-37.
被引量:11
2
刘洪岩,孟宪亮.
《脾胃论》风药应用探析[J]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6):369-370.
被引量:23
3
崔淑兰.
东垣运用风药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5):142-143.
被引量:26
4
窦红霞,高玉兰.
防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09,26(2):15-17.
被引量:184
5
曾南,杨旋,周桢昊,赵璐,罗静.
荆芥挥发油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炎症介质的影响[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6,28(4):154-156.
被引量:16
6
何宛蓉,张法灿,梁列新.
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与进展[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1):83-88.
被引量:66
二级参考文献
47
1
高鸿霞,邵世和,王国庆.
中药防风的研究进展[J]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11(4):12-14.
被引量:57
2
马永录,蒋坤,任耘.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哮喘的进展和临床评价[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4,4(5):273-276.
被引量:6
3
侯伟,刘海燕,王爱荣.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6):587-589.
被引量:17
4
杨震,孙黎,王炜佳.
防风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概况[J]
.黑龙江医药,2005,18(1):36-37.
被引量:16
5
李军晖,曾南,沈映君.
荆芥的药理作用[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4,26(3):133-136.
被引量:34
6
沈映君.
中药“辛”味、挥发油、表证与炎症的关系[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4,26(4):163-163.
被引量:11
7
李定国,刘栋,许小幸,陆汉明.
青少年儿童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消化杂志,2005,25(5):266-269.
被引量:52
8
吉力,徐植灵,潘炯光.
防风挥发油的GC—MS分析[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5,7(4):5-8.
被引量:12
9
杨波,曹玲,王喜军.
防风CO_2超临界萃取物的药效学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06,34(1):14-15.
被引量:33
10
姜艳艳,刘斌,石任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风色原酮部位中4种成分含量[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2):128-131.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317
1
裴丽霞,孙建华,李丹丹,赵婷婷,郭静,陈璐,糜中平.
调神健脾针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TLR 2/4、MYD 88、NF-κb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7):188-192.
被引量:9
2
高素芳,孙世辉,宋清富.
自制中药防褥疮护理垫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压疮的效果观察[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2(S01):162-163.
被引量:10
3
李佩珈,张勤修.
张勤修活用通窍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验案举隅[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8):282-283.
4
李从燕,汪悦,赵龙,查安生.
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30):271-271.
5
李洵,汤立新,张亚力,刘建华.
香菊胶囊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3(1):23-25.
被引量:4
6
李洵,张亚力,刘建华.
从“肺主治节”谈玉屏风颗粒在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4(1):32-33.
被引量:3
7
韦敏,臧林泉,陶亮.
花椒挥发油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作用的实验研究[J]
.蛇志,2007,19(3):184-187.
被引量:9
8
刘晓帅,曾南,赵璐,宋美芳,杨旋,王诒振,陈海晖.
荆防散抗炎、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158-160.
被引量:21
9
赵璐,曾南,唐永鑫,刘晓帅,杨旋,瞿礼萍.
荆芥挥发油对大鼠胸腔白细胞5-脂氧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7):2154-2157.
被引量:16
10
张素斌,孟南南.
风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J]
.黑龙江中医药,2008,37(5):7-9.
同被引文献
185
1
李茂兴.
防风通圣散化裁治疗皮肤科疾病[J]
.浙江中医杂志,1994,29(4):178-179.
被引量:1
2
慕化民.
风药在临床的拓展应用[J]
.四川中医,1995,13(2):12-13.
被引量:5
3
王明杰,黄淑芬.
风药增效论[J]
.新中医,2006,38(1):1-4.
被引量:170
4
胡臻,董飞侠.
李东垣升阳风药的配伍规律及临床意义[J]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11-1812.
被引量:1
5
蒋军林,李倩,周慎.
风药之功用浅谈[J]
.中医药导报,2007,13(3):79-80.
被引量:18
6
胡彩萍,郭瑞华.
论头痛用“风药”[J]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4):272-273.
被引量:7
7
刘洪岩,孟宪亮.
《脾胃论》风药应用探析[J]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6):369-370.
被引量:23
8
崔淑兰.
东垣运用风药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5):142-143.
被引量:26
9
彭建.
风药应用探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3):60-60.
被引量:9
10
罗清运.
风药在治疗中风病中的运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3):124-12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8
1
梁玉文,陈婕.
浅析李东垣对风药的妙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8,37(12):31-33.
被引量:11
2
李付平,康立英,杨贵真,刘梅,戚素文,白建英,徐昭娟,张秀芬.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脾胃论》用药组方规律[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2):288-291.
被引量:13
3
周莉.
浅述李东垣运用升阳风药的经验[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4):129-131.
被引量:8
4
董红彦,张少强,杜武勋,刘岩,毛文艳,马晓菲.
基于“气化论”探讨中药愈病机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40(7):579-582.
被引量:3
5
蔡凌云,黎君和,何琴,何金,吴显芝,陈阳.
话说风药[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4):57-60.
被引量:9
6
尤冉,周建伟,周蜜娟.
参苓白术散在中风后遗症中应用与疗效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19,30(8):1926-1927.
被引量:4
7
黄缘恩,程宏斌.
除湿通络法治疗瓜藤缠的临证经验[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4):9-11.
被引量:1
8
万坤铭,苏永华,刘龙.
《脾胃论》中李东垣结合时令运用风药特点分析[J]
.中医药导报,2020,26(2):38-40.
被引量:8
9
成荣新,赵松亭,刘莹莹.
《脾胃论》君臣佐使法浅析[J]
.河南中医,2020,40(7):1011-1013.
被引量:3
10
李竹英,陈璐,李星.
风药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2021,30(1):90-92.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01
1
王睿清,孙博云,邵家东,林江,胡鸿毅.
从李杲脾胃论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证治[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11-14.
被引量:6
2
肖静,凌桂华,范锡义,王耀,李炅珂,常克.
基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论治儿童抽动障碍[J]
.四川中医,2022,40(1):17-20.
被引量:13
3
黄佳珉.
栀连二陈汤加减合并金黄膏外敷治疗湿热瘀阻型瓜藤缠的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9):18-19.
4
眭冬蕾.
荆防败毒散在皮肤病中的运用[J]
.光明中医,2024,39(9):1870-1873.
5
邢京楠.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0(10):1502-1504.
被引量:5
6
梁玉文,陈婕.
浅析李东垣对风药的妙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8,37(12):31-33.
被引量:11
7
李玲玲,马素亚,程丹,李鑫洁,鲁艺.
从升阳散火汤浅析李东垣的治疗思想[J]
.吉林中医药,2018,38(10):1121-1123.
被引量:19
8
吴深涛.
《脾胃论》绪余[J]
.中医杂志,2019,60(11):911-915.
被引量:11
9
孙文恺,周晓波.
周晓波教授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脾胃病医案撷萃[J]
.天津中医药,2020,37(1):79-82.
被引量:2
10
张株惠,谢晓华,张子敬,黄展明,龙莹,古旭莹,高志清.
加味补中益气汤促进腹腔镜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后康复的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4):627-631.
被引量:12
1
曾宪斌.
制方用药须注重运用升降出入的配伍法则[J]
.江西中医药,1990,21(3):48-50.
被引量:3
2
赵琰,屈会化,王庆国.
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法则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4):5-6.
被引量:10
3
张晓峰.
风药在脾胃病中的配伍应用[J]
.四川中医,2002,20(6):30-31.
被引量:1
4
孙灵通.
试论人体之气的“开合出入聚散化”[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37(5):52-55.
被引量:2
5
韩汝斌.
圣度散治疗痹证108例疗效观察[J]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6(4):68-68.
6
杨文娟.
人参蛤蚧散化我治疗虚喘40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4,8(1):20-21.
7
周跃华.
李东垣补中升阳方组方配伍法则的探讨[J]
.泸州医学院学报,1994,17(3):209-211.
被引量:5
8
赵中玮.
浅谈中医活血排瘀法[J]
.新中医,2015,47(11):263-265.
9
张娟花.
中西医结合治疗冬季瘙痒症30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1):2852-2853.
被引量:1
10
吴玉泓,殷银霞,梁永林.
《伤寒论》“邪热与有形之邪相结”辨治的学术思想探讨[J]
.甘肃中医,2003,16(10):3-5.
被引量:1
江苏中医药
2016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