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典型案例报告
被引量:1
Bacterial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two food- borne disease outbreaks
摘要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包括食物中毒)中毒原因(病原)的确定一直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自2010年以来,安徽省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中,
出处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97-199,共3页
Anhu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参考文献4
-
1卫生部.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 - 1994[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被引量:1
-
2张颖,莫自耀.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研究[G]. 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0:294 -301. 被引量:1
-
3周颖,吴春敏.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21(3):43-44. 被引量:2
-
4黄春梅,吴南卫,邓瑶,李冬梅.三亚市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22):3953-395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17
-
1周龙女,王俏,朱虹,方萍.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05,17(1):23-23. 被引量:5
-
2WS/T 80-1996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S]. 被引量:11
-
3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S]. 被引量:7
-
4GB47895-2012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S].2012. 被引量:1
-
5GB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S].2010. 被引量:3
-
6GB/T4789.6-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S]. 被引量:1
-
7GB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s]. 被引量:1
-
8王飞,梁杰,黄志强,汪皓秋,郑伟.一起由O_3:K_6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1):3040-3041. 被引量:1
-
9李映霞,吴琪,黄芳,曾雅.广州市海珠区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5):1175-1176. 被引量:4
-
10马月姣,孙晓红,赵勇,卢瑛,吴启华,潘迎捷.REP-PCR及ERIC-PCR法对分离自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分型分析[J].食品科学,2013,34(10):263-267.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3
-
1杨晶,王伟欢.VITEK 2 Compact系统的应用及鉴定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18):2643-2645. 被引量:13
-
2李红娜,袁飞,罗云敬,周伟娥,张传斌,张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及抑制剂研究现状[J].食品工业,2016,37(12):248-251. 被引量:2
-
3陈天林,杨芸,李腊梅,邓先群,曾周.一起由咸鸭蛋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7):873-875. 被引量:5
-
1胡永松,李维克.深圳市南山区2012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5):599-601. 被引量:15
-
2吴瑛,周剑华,邓萍.对口岸饮食行业卫生监督两案例报告[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4,17(4):242-243.
-
3沈曙铭.执业医师维权与自律Ⅸ. 医疗纠纷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三)[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42(10):637-639.
-
4李国栋,候波,郑义,仇道祥,马淑芹,赖亚辉.一起奇异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案例报告[J].吉林医学院学报,1998,18(3):72-72.
-
5杨柳青,宋克云,苏良.长沙市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5):859-860. 被引量:19
-
6倪凤琨.可疑恐惧症的案例报告一例[J].校园心理,2011,9(3):214-216.
-
7陈晓绒.案例分析孤独症的康复训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4):75-76.
-
8周良君,江智辉,王学军,陈果,向莉莉.绵阳市2003~2006年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0):3938-3939. 被引量:5
-
9毛雪丹,胡俊峰,刘秀梅.我国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疾病负担的初步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23(2):132-136. 被引量:101
-
10汪安武,徐敏.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危害因素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1):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