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70%、80%、90%高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分析表明,RAP掺量越高,再生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越好,但低温性能随RAP掺量的增加有所下降。对于老化程度轻中度的沥青混合料而言,高掺量RAP的路用性能可满足我国再生规范相关技术要求,在干线公路及低等级道路的罩面处治工程中具有积极的使用价值。
作者
闫兴云
肖玲君
刘羽
商博明
机构地区
甘肃省酒泉公路管理局
陕西长大博源公路养护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77,共2页
基金
酒泉公路管理局科技项目:嘉安高速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区域循环再生利用技术应用研究
关键词
高掺量RAP
厂拌热再生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分类号
U4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65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1
张肃军,闫兴云,商博明等.《嘉安高速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区域循环再生利用技术应用研究》技术报告.酒泉:酒泉通达路桥责任有限公司,陕西长大博源公路养护科技有限公司,2015.
被引量:2
2
吴敏刚等主编..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技术读本[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178.
3
JTGF41-2008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被引量:16
4
JTG E02 -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被引量:1
5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被引量:253
共引文献
265
1
孔令栋,李德华.
微表处在京福高速公路禹城段路面维修工程中的应用[J]
.山东交通科技,2008(4):41-44.
被引量:2
2
谢中标,钟邱.
计算机软件在沥青砼路面级配质量监督中的应用[J]
.西部交通科技,2007(4):22-25.
3
马士杰,杨淑梅,张宏伟.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排水基层设计方法的研究[J]
.山东交通科技,2006(4):26-30.
被引量:2
4
黄及龙.
柳南路旧路面沥青砼加铺层结构设计方法[J]
.西部交通科技,2006(1):25-28.
5
吴向蓉,张兰竹.
针入度指数作为沥青质量分级指标的利弊[J]
.石油沥青,2005,19(5):49-53.
被引量:3
6
王丽健,柳浩,谭忆秋.
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确定方法的探讨[J]
.石油沥青,2005,19(6):49-54.
被引量:3
7
田慧枫,付涛.
EVA改性中海36-1沥青的室内试验研究[J]
.石油沥青,2006,20(3):13-17.
8
柴志杰,任满年,杨书显,杨志强,黄建林.
道路沥青针入度比改进剂的工业应用试验[J]
.石油沥青,2006,20(3):18-21.
被引量:1
9
秦永春,黄颂昌,徐剑,徐长奎,苏玉昆.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及最新研究[J]
.石油沥青,2006,20(4):18-21.
被引量:139
10
陈俊,肖维,黄晓明.
沥青高温流变规律研究[J]
.石油沥青,2006,20(6):17-2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8
1
李定傧,付蓉,张桂铭,时胜,杨明升.
不加再生剂高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6):146-149.
被引量:8
2
邹桂莲,虞将苗,徐伟.
界面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与机理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4(S1):57-60.
被引量:3
3
肖鹏,马爱群.
SBS物理改性沥青与化学改性沥青性能对比研究[J]
.公路,2005,50(11):172-176.
被引量:2
4
袁婷.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20(1):20-23.
被引量:8
5
张锐,黄晓明,赵永利,侯曙光.
加入新型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27-30.
被引量:46
6
胡志梅.
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英达科技有限公司着力推广先进理念[J]
.交通世界,2008(9):49-49.
被引量:1
7
于新.
Optimal Percentage of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in Central Plant Hot Recycling Mixture[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2010,25(4):659-662.
被引量:3
8
吴志友,赵前军,梁冰,王玉军.
废旧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利用技术研究[J]
.中国公路,2011(15):114-115.
被引量:5
9
马涛,黄晓明,U.B.Hussain.
Evaluation of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binder stiffness without extraction and recovery[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1,18(4):1316-1320.
被引量:1
10
张洪瑞,曹露,尹凌云.
高掺量再生沥青路面材料的高模量混合料性能评价[J]
.中外公路,2012,32(6):254-25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魏强,商博明,蔡乾东,徐培华.
嘉安高速回收沥青混合料改性技术试验分析[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7,34(7):50-53.
被引量:1
2
王腾,黄军瑞.
高掺量RAP材料的厂拌热再生混合料设计及应用[J]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9,27(3):48-54.
被引量:8
3
陈龙.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J]
.山东交通科技,2022(1):66-68.
被引量:1
4
李古一,赵艳.
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中旧路废料的再生利用研究[J]
.路基工程,2023(5):77-81.
被引量:1
5
李向阳,马翔,黄芳宇.
RAP掺量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J]
.上海公路,2024(3):140-144.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孙泽强,周晓蕾,宋亮,李永刚.
SBS-胶粉复合改性新疆沥青性能的影响因素[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20,37(11):1-6.
被引量:3
2
蓝庆红,魏剑坚.
厂拌热再生技术在江西景鹰高速养护工程中的应用[J]
.交通节能与环保,2021,17(1):117-120.
被引量:5
3
黄伯承.
40%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及路用性能[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6):109-114.
被引量:11
4
陈伦坤.
玄武岩纤维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评价[J]
.福建交通科技,2021(8):33-36.
被引量:2
5
鞠鹏,王浩,丁寅南.
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材料研究现状分析[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21(5):43-46.
被引量:9
6
王伟.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J]
.交通世界,2023(14):26-28.
被引量:2
7
李古一,赵艳.
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中旧路废料的再生利用研究[J]
.路基工程,2023(5):77-81.
被引量:1
8
颜华平,曾成福,卜胤.
基于RAP回收再生机制的热再生沥青路面关键技术应用[J]
.交通节能与环保,2023,19(5):164-167.
9
黄军瑞,张兆杰,苑兆迪,张欢.
短期老化法制备RAP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J]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23,31(4):98-103.
被引量:1
10
李云垠,周先奉,赵雪璞.
市政管道顶管穿越市政道路关键技术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2024,9(2):79-81.
被引量:2
1
郭大华.
公路软土地基处治设计与计算中应注意的6个问题[J]
.公路交通科技,2002,19(2):41-44.
被引量:1
2
申俊敏,张翛,刘海.
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合理结构分析[J]
.山西交通科技,2011(5):12-15.
被引量:6
3
马国锋.
对当前货物装载安全的思考与探索[J]
.铁道货运,2003,21(4):40-42.
被引量:3
4
徐栋,刘俊,刘社文.
冰载荷作用下极区船舶极限载荷准则研究(英文)[J]
.船舶力学,2014,18(3):280-290.
被引量:7
5
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将有规范[J]
.运输经理世界,2013(4):14-14.
6
宋磊.
内河船舶载货内底板厚度选择的思考[J]
.珠江水运,2015(8):82-83.
7
任广杰,邱兆山.
拉美抗震设计规范与中、美规范相关内容的对比研究[J]
.中国港湾建设,2013,33(4):15-17.
被引量:3
8
赵佃龙,方兴,白玲.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构造细节改进的探讨[J]
.铁道建筑,2011,51(2):24-28.
被引量:18
9
郭清懿.
华东地区盐碱土改良和绿化技术的研究现状[J]
.今日科苑,2008(18):25-25.
被引量:3
10
郑晋丽.
地铁夏季空调室外设计参数和车站冷负荷计算探讨[J]
.地下工程与隧道,2009(4):27-30.
被引量:8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