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最早于1947年从乌干达寨卡森林的一只恒河猴身上分离出来[1-2],1952年在乌干达、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案例[3]。之后在一些非洲国家及亚洲部分国家,均出现了人类感染寨卡病毒的案例[4]。寨卡病毒自20世纪50年代一直在赤道附近非洲和亚洲的狭长地带小范围传播,直到2007年在雅浦岛发生爆发流行[1]。2014年开始寨卡病毒向东传播,2015年到达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海等地区,目前正处于爆发流行时期。巴西是这次寨卡病毒流行的重灾区,同时巴西境内出现大量小头畸形胎儿[5],根据流行病学调查[6-9]显示,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流行地区正是寨卡病毒传播媒介伊蚊分布的地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口流动性极大,加速了寨卡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我国已有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2016年8月将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且巴西8月份的气候适合伊蚊的生长繁殖,这将更不利于寨卡病毒疫情的防控。目前尚无针对寨卡病毒的特效药和疫苗上市,寨卡病毒感染的确诊主要依赖实验室诊断。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02-1904,共3页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