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影像世界幻觉性的根源与特征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幻觉性是影像世界的重要特征,对它的深入理解应从造型艺术和戏剧艺术等方面追溯其来源。影视艺术从戏剧艺术中获得了"借幻传真"的特性,从造型艺术中获得了"以假作真"的特性,并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文章探讨了影像世界幻觉性的根源与特征,以期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助推的力量。
作者
郭华春
机构地区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艺术教育》
2016年第7期250-251,共2页
Art Education
基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青年项目"非物质社会语境下文化产业的形态与特征"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12C010
关键词
影像
造型艺术
戏剧艺术
幻觉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02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柏拉图拍拉图全集[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613-617,27-30.
被引量:1
2
鲍桑葵.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483-484.
被引量:72
3
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18.
被引量:26
4
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林夕等,译航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56.
被引量:1
5
约翰·爱德华·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术[M].邵牧君,齐宙,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8:218.
被引量:1
6
苏珊·朗格著..情感与形式[M],1986:484页.
7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244-245,255.
被引量:5
8
斯坦利.卡维尔.看见的世界-关于电影本体论的思考[M].齐宇,利芸,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82.
被引量:1
9
朱狄著..当代西方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32.
10
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M].张旭东,王斑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25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2
1
修雪枫.
走在整合人性的路上:席勒的审美现代性思考(二)[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6):8-14.
被引量:1
2
姜松平.
论自然真实与艺术真实[J]
.艺术百家,2004,20(6):77-78.
3
费涛,章蕾,汪雪梅.
口腔修复诊疗中人的审美形式感的产生[J]
.医学与哲学,2005,26(3):73-73.
被引量:4
4
孙丽君.
康德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其贡献——兼与黑格尔美学比较[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6(1):89-91.
被引量:1
5
孙丽姝.
艺术的生活化与生活的审美化[J]
.社会科学辑刊,2005(3):209-211.
6
李亚青.
关于科学美学的若干思考[J]
.科学管理研究,2005,23(3):57-60.
被引量:6
7
李平.
“模仿"与“灵感”的指称滑移——论西方元典诗学一个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4):74-81.
被引量:8
8
张学忠,殷海卫.
韩诗“以丑为美”新论[J]
.贵州社会科学,2005(5):134-139.
被引量:5
9
李旭.
试论古希腊“和谐”美学与中国古代“中和”美学的异同[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0(6):45-47.
10
聂振斌.
文化的本质和美学理论建构[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1):1-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1
1
曹晖.
视觉形式美学接受论[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1):30-33.
被引量:6
2
郑惠珊.
驳岸处灯光照明的利用现状与前景[J]
.上海商业,2014,0(8):38-42.
被引量:1
3
刘旭光.
“审美”的历程与“审美”的重建[J]
.学术月刊,2016,48(1):127-138.
被引量:16
4
云松.
一灯一菩提 感悟蒙秦的灯光世界[J]
.中国戏剧,2016(1):70-73.
被引量:1
5
彭吉象.
数字技术时代的影视创作与人才培养[J]
.中国电视,2016(2):34-37.
被引量:10
6
楚小庆.
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观念与审美价值取向的影响[J]
.艺术百家,2016,32(1):130-156.
被引量:42
7
刘斌慧,刘晓峰.
中国传统色彩应用在现代装饰绘画中的方法[J]
.艺术评论,2016(5):166-168.
被引量:3
8
付茜茜.
立体电影幻觉升级:景观社会与视觉文化[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6(5):112-115.
被引量:2
9
张伟.
现代视觉艺术的“图—声”叙事及其审美建构[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68-174.
被引量:7
10
藏燕.
物质向审美生活的转化——日常生活审美化[J]
.青年文学家,2016,0(8Z):187-18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王琛媛.
幻觉与现实:技术时代的艺术审美[J]
.求索,2017(8):198-202.
1
蔡体良.
走向成熟的小剧场戏剧空间[J]
.戏剧之家,1998(6):5-8.
被引量:1
2
高悦.
浅析戏剧艺术中的幻觉性与剧场性的融合[J]
.当代戏剧,2016(3):50-52.
被引量:3
3
刘宏球.
论电影影像的幻觉性与陌生化[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1(3):34-38.
被引量:10
4
齐建华.
已经过去的和正在来临的——关于戏曲文化的思索[J]
.艺术百家,1989,5(2):9-14.
5
袁联波.
论戏剧演出中的幻觉性与剧场性——兼谈黄佐临、马也关于“幻觉”的讨论[J]
.戏剧艺术,2004(3):56-63.
被引量:2
6
苑永嘉.
浅谈戏剧的剧场性[J]
.戏剧之家,2013(3):42-43.
被引量:1
7
尚智.
舞台美术的创新及其戏剧性浅说[J]
.南国红豆,1994(3):18-21.
被引量:1
8
袁联波,刘志荣.
论戏剧演出中的幻觉性与剧场性——兼谈黄佐临、马也关于“幻觉”的讨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7):211-215.
被引量:4
9
袁联波.
戏剧演出史上的幻觉性与剧场性观念[J]
.艺术百家,2003,19(4):1-5.
被引量:1
10
吴光耀.
“第四面墙”和“舞台幻觉”[J]
.戏剧艺术,1984(2):27-37.
被引量:13
艺术教育
2016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