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地下水污染物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地下水是水资源系统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人类生存、发展紧密联系的一种资源。地下水的质量对城乡居民的生活、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地下水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
作者
陈海燕
机构地区
山东省德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出处
《能源与环境》
2016年第3期77-78,共2页
Energy and Environment
关键词
地下水监测
污染物
技术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郑继天,叶成明,王建增,李小杰.
地下水污染调查惯性取样泵的设计[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37(9):37-39.
被引量:12
2
杨建青.章树安.关于我国地下水监测与预测预报研究的几点思考.水生态监测与分析论文集.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8.
被引量:1
3
崔亚伟,陈金发.
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J]
.地下水,2009,31(2):23-26.
被引量:15
4
章树安,陈喜,杨建青,等.国外地下水监测与管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1.
被引量:1
5
姚永熙.
地下水监测方法和仪器概述[J]
.水利水文自动化,2010(1):6-13.
被引量:28
6
郭佩然.
地下水监测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5):109-110.
被引量:7
7
李小杰,潘德元,叶成明,郑继天.
国外地下水监测采样技术[J]
.人民黄河,2014,36(11):48-50.
被引量:7
8
康锦辉,刘桂环.
浅谈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技术[J]
.河南建材,2014(6):57-5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56
1
刘晓茹,高继军,刘玲花,袁浩.
GC-MS法测定水源水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J]
.分析测试学报,2004,23(z1):183-186.
被引量:22
2
陈瑛,罗香,李桂生.
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测定水质中卤代烃含量[J]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7,15(2):18-19.
被引量:5
3
吴源.
大孔树脂富集水中有机物的技术环节[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21(5):332-334.
被引量:8
4
A.M.盖金,常冶明.
美国地下水采样方法和技术[J]
.国外金属矿山,1993(7):61-62.
被引量:5
5
魏立青,郭杰,蒋华宇,种法运.
固相微萃取(SPME)GC/MS、GC/MS/MS法检测环境水中的有机磷杀虫剂[J]
.刑事技术,2004,29(5):31-35.
被引量:15
6
仵彦卿.
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优化设计研究[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4,5(3):56-64.
被引量:9
7
徐胜利,徐建新,高鸿永,夏玉红,徐宏伟.
“自动采集及数据整编处理系统”在地下水监测中的应用[J]
.内蒙古水利,2005(2):5-7.
被引量:2
8
胡振元,施梅儿.
水环境中痕量有机致害物的系统色谱分析[J]
.分析科学学报,1995,11(2):1-5.
被引量:6
9
高继军,刘晓茹,刘玲花,周怀东.
饮用水源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方法研究[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5,3(3):234-237.
被引量:21
10
汪民,吴永锋.
地下水微量有机污染[J]
.地学前缘,1996,3(2):169-175.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61
1
王玉青,袁子婷,李红超,单强,金鹏飞,尚将为,田西昭.
隔膜式地下水取样泵的研制与取样对比试验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S02):173-178.
被引量:1
2
杨贵芳,姜月华,李云.
基于DRASTIC模型的城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综述[J]
.地下水,2012,34(1):5-8.
被引量:17
3
田辉,都基众,郭晓东,张文强.
松嫩平原(吉林)地下水动态监测现状浅析[J]
.地下水,2012,34(1):70-71.
被引量:1
4
李义,董建芳,张宇.
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J]
.岩矿测试,2010,29(5):513-517.
被引量:23
5
李丽君,汪寅夫,王娜,王海娇.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J]
.岩矿测试,2010,29(5):547-551.
被引量:6
6
郑继天,王建增,李小杰,解伟.
直接推进在场地污染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37(10):93-96.
被引量:4
7
李志强.
岱海湖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地下水,2011,33(2):113-115.
被引量:5
8
侯红蕊,白杨,李志强.
干旱区城市水系规划研究—以内蒙古乌海市为例[J]
.地下水,2011,33(3):125-127.
被引量:1
9
刘美美,张小辉,马娅妮,李雪莹,陶秋丽.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地下水中27种挥发性有机物[J]
.岩矿测试,2012,31(3):495-500.
被引量:11
10
钟佳迅,庹先国,王洪辉,张兆义,张贵宇.
高精度地下水位监测仪[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2(9):15-17.
被引量:4
1
罗仁燕.
福建省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
.福建地质,2010,29(A01):32-34.
被引量:2
2
能分解地下水污染物的固定化微生物[J]
.现代化工,2003,23(7):64-64.
3
周美瑛.
光导纤维可用来控制环境污染[J]
.世界科学,1989,11(2):64-64.
4
赖健,张琳.
浅谈广东省地下水监测现状[J]
.环境,2012(S1):111-111.
被引量:1
5
陈一清.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法对地下水的影响[J]
.北方环境,2001,26(2):46-47.
被引量:3
6
滕昱.
大连市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J]
.东北水利水电,2012,30(12):35-36.
被引量:3
7
杨宁,王元峰.
浅析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
.环境与生活,2014,0(7X):89-89.
被引量:2
8
孙鹏.
大连市地下水污染物分布特征及污染原因分析[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2):190-192.
被引量:4
9
朱鹏锦,谭奕为,冯春梅,庞新华,黄强.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科学保护研究[J]
.绿色科技,2013,15(6):185-187.
被引量:1
10
米红霞.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及环境保护问题探讨[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29(5):92-92.
被引量:3
能源与环境
201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