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红松地理种源变异对林木形质的影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露水河地区定值的23个不同地理种源红松果林的林木形质情况做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变异对林木形质具有不同的影响,分别表现为分叉程度和枝下高具有显著差异。
作者
高群宗
姜洪涛
王凤奇
机构地区
露水河林业局
出处
《吉林农业》
2016年第7期76-76,共1页
AGRICULTURE OF JILIN
关键词
地理种源
变异
林木形质
分类号
S718 [农业科学—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6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4
1
王明麻.林木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被引量:9
2
杨传平著..长白落叶松种群遗传变异与利用[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259.
3
魏胜利..乌拉尔甘草地理变异与种源选择[D].东北林业大学,2003:
4
黄玫,季劲钧,曹明奎,李克让.
中国区域植被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模拟[J]
.生态学报,2006,26(12):4156-4163.
被引量:119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季劲钧,胡玉春.
一个植物冠层物理传输和生理生长过程的多层模式[J]
.气候与环境研究,1999,0(2):25-37.
被引量:17
2
方精云,刘国华,徐嵩龄.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J]
.生态学报,1996,16(5):497-508.
被引量:1074
3
王绍强,周成虎,罗承文.
中国陆地自然植被碳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J]
.地理科学进展,1999,18(3):238-244.
被引量:137
4
周玉荣,于振良,赵士洞.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J]
.植物生态学报,2000,24(5):518-522.
被引量:928
5
吕建华,季劲钧.
青藏高原大气-植被相互作用的模拟试验 Ⅰ.物理通量和参数[J]
.大气科学,2002,26(1):111-126.
被引量:22
6
张时煌,彭公炳,黄玫.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土壤质地分类特征提取与数据融合[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9(1):65-79.
被引量:41
7
张时煌,彭公炳,黄玫.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地表植被特征参数反演[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4,9(1):80-91.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126
1
于贵瑞,李轩然,王秋凤,李胜功.
Carbon Storage and Its Spatial Pattern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in China[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0,1(2):97-109.
被引量:26
2
石益丹,李玉浸,杨殿林,刘红梅,胡跃高.
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6):2099-2103.
被引量:26
3
郝文芳,陈存根,梁宗锁,马丽.
植被生物量的研究进展[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2):175-182.
被引量:40
4
季劲钧,黄玫,李克让.
21世纪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碳交换的预测研究[J]
.中国科学(D辑),2008,38(2):211-223.
被引量:27
5
王乾,朱单,吴宁,罗鹏.
四川道孚县芒苞草生境的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元素含量[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9,15(1):1-7.
被引量:4
6
周晓青,魏岩.
两种猪毛菜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动态[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9,32(1):35-38.
被引量:5
7
刘文辉,周青平,颜红波,梁国玲.
青海扁茎早熟禾种群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J]
.草业学报,2009,18(2):18-24.
被引量:39
8
章文龙,曾从盛,张林海,王维奇,林燕,艾金泉.
闽江河口湿地植物氮磷吸收效率的季节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6):1317-1322.
被引量:31
9
唐建维,庞家平,陈明勇,郭贤明,曾荣.
西双版纳橡胶林的生物量及其模型[J]
.生态学杂志,2009,28(10):1942-1948.
被引量:25
10
马炜,孙玉军.
我国的森林生物量研究[J]
.世界林业研究,2009,22(5):71-76.
被引量:22
同被引文献
14
1
蔡坚,潘文,王保华,黄海明.
林分密度对湿地松林木干形影响的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2006,22(2):6-10.
被引量:13
2
刘杏娥,王小青,江泽慧,任海青,费本华.
初植密度对小黑杨人工林生长和材质的影响以及材质评价模型的建立[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6):161-166.
被引量:13
3
韩明跃,李莲芳,郑畹,苏俊武,李卫冲,龚建斌,郑树红.
间伐强度对云南松中龄低产林分结构的调整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2):27-33.
被引量:19
4
Christian Kuehne,Patrick Pyttel,Edgar Kublin,Jürgen Bauhus.
Growth and form of Quercus robur and Fraxinus excelsior respond distinctly different to initial growing space: results from 24-year-old Nelder experiments[J]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13,24(1):1-14.
被引量:6
5
陈永亮,耿叙武,李桂秋,王凤友.
红松人工林不同经营密度与红松分杈的关系[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28(3):32-35.
被引量:17
6
于世川,张文辉,尤健健,邓磊,黄财智,邢忠利,樊蓉蓉,何婷.
抚育间伐对黄龙山辽东栎林木形质的影响[J]
.林业科学,2017,53(11):104-113.
被引量:19
7
贾炜玮,崔璨,李凤日.
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人工红松节子属性[J]
.应用生态学报,2018,29(1):33-43.
被引量:10
8
王云霓,高孝威,苏雅拉巴雅尔,海龙,李卓凡,黄萨仁,曾宇,李梓豪,王晓江.
林分密度和林龄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特征的影响[J]
.内蒙古林业科技,2018,44(3):12-16.
被引量:16
9
欧建德,吴志庄,康永武.
峦大杉树冠特征与生长形质通径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46(11):8-11.
被引量:33
10
欧建德,吴志庄,康永武.
杉莲混交林中乳源木莲生长形质、空间利用能力的混交比例效应[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4(1):89-96.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
1
于雷,贾炜玮,丛培东.
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林木形质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1,41(6):149-15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兰宇铭.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红松研究趋势与热点分析[J]
.辽宁林业科技,2022(1):33-39.
被引量:2
2
张新玲.
造林密度对乔木人工枝条生长的影响研究[J]
.绿色科技,2023,25(1):168-172.
3
王丽艳,罗坤水,周晨,林洪.
湿地松林下补阔对冠层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J]
.福建林业科技,2023,50(1):10-16.
被引量:1
4
蒙兰杨,黄永利,梁君霞,颜燕,李云晶,冯源恒,杨章旗,唐国强.
修枝对火力楠、红椎和大叶栎人工幼龄林林木形质的影响[J]
.林业科学,2023,59(9):106-116.
被引量:1
5
周竟男.
不同程度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的影响[J]
.南方农业,2023,17(16):109-111.
6
欧阳,欧阳芳群,孙猛,王超,王军辉,安三平,王丽芳,许娜,王猛.
欧洲云杉无性系幼龄生长节律、年度和密度互作效应及选择策略[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7(6):95-104.
1
刘恬行,王基福.
杉木地理种源变异及其应用的研究[J]
.安徽林业科技,1991(2):9-14.
被引量:1
2
姜荣波,刘军,姜景民,孔超,李彦杰.
红楠主要表型和苗期性状地理种源变异[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5):9-11.
被引量:14
3
伍海芳,赵越,朱春云.
白榆种源变异及其稳定性的研究[J]
.青海农林科技,1990(3):24-29.
4
陈代喜,伍春魁.
赤桉种源在广西生长变异的研究[J]
.广西林业科技,1991,20(2):71-76.
被引量:4
5
邓存孝.
露水河林区森林资源现状及其经营对策[J]
.吉林林业科技,1989,18(1):47-50.
6
刘军,张海燕,姜景民,陈益泰,曹永康,姜荣波,孔超.
毛红椿种实和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3):55-59.
被引量:38
7
杉木种源变异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4,7(S01):117-129.
被引量:3
8
王亮,彭琦云,耿少波.
长白山露水河林区乔木层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16,23(4):277-281.
被引量:2
9
李春,樊东函,梁机,廖才生,陈永林.
大叶栎种子性状与苗期生长地理种源变异[J]
.广西科学,2009,16(2):210-214.
被引量:8
10
陈伟,陈宏伟,杨斌,史富强,陈绍安,徐玉梅,李江,孟梦,冯弦.
西南桦苗期生长性状的地理种源变异[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2):12-15.
被引量:8
吉林农业
2016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