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高祖长陵陪葬墓出土红彩着衣式陶俑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仪对咸阳三义村长陵陪葬墓出土的红彩着衣式陶俑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了解汉初彩绘陶俑的制作工艺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
严小琴
李立
何倩
机构地区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半坡博物馆
汉阳陵博物馆
出处
《文物世界》
2016年第3期70-74,共5页
World of Antiquity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面上项目
项目编号:2016JM2028
西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人文社科类)
项目编号:389031507
关键词
长陵
陶俑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马清林,李现.
甘肃古代各文化时期制陶工艺研究[J]
.考古,1991(3):263-272.
被引量:26
2
鲁晓珂,李伟东,罗宏杰,何驽.
古代陶器残留物及彩绘颜料的测试研究[J]
.中国陶瓷,2011,47(7):63-65.
被引量:9
3
张益,张志军,容波,党焕英.
汉阳陵文物彩绘的结构观察及颜料成分分析[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3,25(3):88-92.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陈洪海,刘瑞俊.
陕西旬邑下魏洛遗址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6):24-25.
被引量:1
2
郑利平,王丽琴,李库,党高潮.
汉阳陵彩绘陶俑颜料成分分析及其病因探讨[J]
.考古与文物,2000(3):80-84.
被引量:17
3
吕烈丹.甄皮岩出土石器表面残余物的初步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编.桂林甄皮岩.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646-65l.
被引量:1
4
杨益民,郭怡,马颖,王昌燧,谢尧亭.
出土青铜酒器残留物分析的尝试[J]
.南方文物,2008(1):108-110.
被引量:13
5
李乃胜,杨益民,何弩,毛振伟.
陶寺遗址陶器彩绘颜料的光谱分析[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28(4):946-948.
被引量:24
6
杨益民.
古代残留物分析在考古中的应用[J]
.南方文物,2008(2):20-25.
被引量:31
7
关莹,高星.
旧石器时代残留物分析:回顾与展望[J]
.人类学学报,2009,28(4):418-429.
被引量:12
8
魏书亚,马清林,Manfred Schreiner.
山东青州香山西汉墓彩绘陶俑胶接材料研究[J]
.文博,2009(6):71-78.
被引量:20
9
李玉虎,邢惠萍,汪娟丽,曹明,柏红英.
古代壁画、文物彩绘病害调研与治理研究[J]
.文博,2009(6):200-210.
被引量:9
10
侯亚梅.
考古标本微磨痕初步研究[J]
.人类学学报,1992,11(4):354-361.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36
1
张玉巧,黄天呈,龚钰轩.
罗家尕塬遗址出土彩陶成分与工艺分析[J]
.丝绸之路,2024(1):185-192.
2
彭小军.
史前陶器成型技术类型的分布和演变[J]
.江汉考古,2021(1):73-79.
被引量:5
3
付永旭.
广西靖西龙腾中屯壮族的原始制陶技术[J]
.南方文物,2011(3):100-105.
被引量:9
4
马清林,康明大,卢燕玲,胡之德,李最雄.
甘肃新石器时代与青铜代陶器研究的内容和科学意义[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2,14(2):44-51.
被引量:4
5
马清林,陈庚龄,卢燕玲,李最雄.
潮湿环境下壁画地仗加固材料研究[J]
.敦煌研究,2005(5):66-70.
被引量:29
6
范陶峰,徐飞,万俐.
古代陶器防风化材料对比研究及应用[J]
.中国陶瓷,2012,48(9):72-76.
7
陈晓峰,马清林,宋大康,胡之德,李最雄.
马家窑类型彩陶黑、白颜料的X-射线衍射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6(2):54-58.
被引量:10
8
任瑞波,陈苇,任赟娟.
川西彩陶产地来源新说检讨[J]
.四川文物,2013(2):40-45.
被引量:7
9
严小琴,刘逸堃,李立,刘成.
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科技分析[J]
.电子显微学报,2013,32(5):403-409.
被引量:8
10
林永淳.
多孔陶瓷的发展过程和现状[J]
.陶瓷,2013(11):13-1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7
1
陆青玉,王琦,王芬.
陶器岩相学及其在考古学中的应用[J]
.江汉考古,2021(2):109-115.
被引量:4
2
朱莉·H·沃茨,乔治娜·雷纳,凯瑟琳·埃雷明,苏珊·科斯特洛,安吉拉·张,梅丽莎·莫伊,张淇馨(译).
汉代墓葬彩绘陶研究[J]
.中国博物馆,2021(S02):87-94.
被引量:1
3
李库,卫康叔,王保平,张婷.
汉阳陵裸 俑霓裳褪去的真相[J]
.文明,2007(11):84-97.
被引量:3
4
李实.
对敦煌壁画中胶结材料的初步认识[J]
.敦煌研究,1993(1):108-117.
被引量:14
5
韩国河.
陕西发现的汉代“裸体俑”综述[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3(1):89-92.
被引量:4
6
李实.
敦煌壁画中胶结材料的定量分析[J]
.敦煌研究,1995(3):29-46.
被引量:19
7
王学理,王保平.
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发掘第二号简报[J]
.文物,1994(6):4-23.
被引量:25
8
高曼.
西安地区出土汉代陶器选介[J]
.文物,2002(12):32-36.
被引量:7
9
夏寅,周铁,张志军.
偏光显微粉末法在秦俑、汉阳陵颜料鉴定中的应用[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4,16(4):32-35.
被引量:19
10
苏伯民,真贝哲夫,胡之德,李最雄.
克孜尔石窟壁画胶结材料的HPLC分析[J]
.敦煌研究,2005(4):57-61.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
2
1
胡梦玥,李秀辉,赵凤燕.
陕西地区汉代陶质文物的科技分析研究现状综述[J]
.河南科技,2023,42(8):98-102.
2
赵鸿君,韩晓晴,尚冰.
辽中医俑着衣初探[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26(11):19-23.
1
葛洪,严小琴,何倩.
咸阳三义村汉长陵陪葬墓出土白彩着衣式陶俑的研究[J]
.文物世界,2016(4):73-75.
被引量:2
2
杨东晨.
张良祠庙与墓地考[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8(3):5-7.
被引量:1
3
严小琴,何倩,葛洪,刘逸堃,李立.
汉阳陵出土着衣式陶俑的科技分析[J]
.中国陶瓷,2015,51(10):115-120.
被引量:1
4
严小琴,何倩,刘逸堃.
汉阳陵出土瓦当胎体的科技分析[J]
.文物世界,2015(1):66-69.
被引量:1
5
严小琴,刘逸堃,李立,刘成.
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科技分析[J]
.电子显微学报,2013,32(5):403-409.
被引量:8
6
严小琴,凌雪,孙丽娟.
陕西淳化枣树沟脑遗址出土西周陶鬲的科技分析[J]
.硅酸盐通报,2014,33(3):646-650.
7
卢燕玲,田小龙,韩鉴卿.
甘肃河西地区墓葬壁画与砖画颜料分析比较[J]
.敦煌研究,2002(4):29-32.
被引量:11
8
宋长存,谢福龙.
山村文明带头人[J]
.国防,2000(9):41-42.
9
容波,兰德省,王亮,朱振宇,李斌,王春燕.
咸阳地区出土汉代彩绘陶器表面颜料的科学研究[J]
.文博,2009(6):266-268.
被引量:8
10
王峻立.
博学多才 法眼精鉴——记美术教育家李智超[J]
.美术观察,2010(1):118-119.
文物世界
201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