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音乐建构的原点与原野——施光南音乐的现象学诠释学反思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尽管施光南已经逝世二十五年了,但他的作品却依然经久不衰。本文以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为方法,对施光南的音乐作品进行诠释学的反思。笔者试图探讨两个问题,即音乐建构的原点与原野,前者是作为建构的出发点被理解的,后者是作为建构的处所被理解的。在反思中,音乐作品是被还原为音乐语言被理解的。这种还原,并不意味着给出了某种普遍的真理;相反,还原是获得新的理解的途径,即完成视域融合的途径。
作者 邱健
出处 《东吴学术》 2016年第3期82-88,共7页 Soochow Academic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诠释学I: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第607页,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被引量:1
  • 2[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诠释学I: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第615页,洪汉鼎译. 被引量:1
  • 3[英]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陈嘉映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4页. 被引量:3
  • 4[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诠释学I: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第400-401、412页,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被引量:1
  • 5[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第282页,陈嘉映,王庆节译,熊伟校,陈嘉映修订.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被引量:1
  • 6[奥]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文化与价值》,第8页,涂纪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被引量:1
  • 7[德]康德:《判断力批判》,第39页,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