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奥赛罗》戏剧文化意义的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莎士比亚被誉为文艺史上的巨匠,《奥赛罗》是他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本文从人类文化遗产的"活化"、人的生活空间的"优化"与具体内容的"诗化"、基于现实人生理想追求的普世价值的判断三个方面去探讨这部剧作所包含的文化意义。戏剧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奥赛罗》展现的不仅是一出优秀的戏,更是莎士比亚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作者
曹梦莹
机构地区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戏剧之家》
2016年第6期11-12,共2页
Home Drama
关键词
《奥赛罗》
莎士比亚
文化意义
分类号
I106.3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著,(古罗马)弗拉库斯,(Horace)著..诗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
2
杨磊.
论《诗学》的性格论——以奥赛罗为例[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43-145.
被引量:6
3
傅守祥.
《俄狄浦斯王》:命运主题与悲剧精神的现代性[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1):232-237.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4
1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五)[M].朱生豪,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被引量:9
2
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被引量:7
3
安坭特.T.鲁宾斯坦.从莎士比亚到奥斯丁-《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之一[M].陈安全,高逾,曹丽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被引量:1
4
[德]雅斯贝尔斯(Jaspers,K·).悲剧的超越[M]工人出版社,198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1
1
刘冬梅.
浅论俄狄浦斯的悲剧[J]
.作家,2009(2):77-77.
被引量:2
2
廖晓.
The Victim of Human’s Free Will:the analysis of Oedipus’s character[J]
.成功,2009(1):287-288.
3
向弘慧.
俄狄浦斯与拉康“镜像理论”[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2):134-135.
4
李晶晶.
试析《俄狄浦斯王》和《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模式[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3):102-105.
被引量:1
5
宁慧霞.
俄狄浦斯身份悖论的言语行为分析[J]
.戏剧文学,2011(7):56-59.
被引量:1
6
周晔.
古典悲剧与近代悲剧之比较——从《俄狄浦斯王》到《哈姆雷特》[J]
.西安社会科学,2011,29(6):143-144.
7
宋静思.
在必然与或然中毁灭——试析俄狄浦斯与哈姆莱特悲剧性的相异性[J]
.济宁学院学报,2013,34(1):35-38.
被引量:1
8
段潋.
浅析《俄狄浦斯王》中“突转”的使用[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3):72-72.
9
早李燚.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在《奥赛罗》中的运用(英文)[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61-64.
10
姜思惠.
《俄狄浦斯王》与《海边的卡夫卡》伦理禁忌比较[J]
.文学教育,2014(7):37-39.
1
高云.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J]
.考试周刊,2016,0(86):14-14.
2
方葶.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J]
.文教资料,2016(20):9-10.
3
杨红.
浅论《红楼梦》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1):86-89.
被引量:2
4
邓宁立.
词的活化 读萧开愚的《内地研究》[J]
.上海文化,2015(6):34-47.
5
谭德晶.
“在线性”对网络批评形式的影响[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5):676-680.
被引量:3
6
蹇昌槐.
马雅可夫斯基与宗教文化初探[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17(1):1-11.
7
巴特.
史诗——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例[J]
.中国教师,2008(9):58-59.
8
师学博.
写实油画语言浅析[J]
.艺海,2010(7):82-83.
9
林鸣.
幸亏[J]
.杂文选刊(下半月),2005,0(1):15-15.
10
王兆胜.
紧紧贴近人生本相——林语堂的人生哲学[J]
.中国文学研究,1997(3):57-66.
被引量:3
戏剧之家
201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