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田野调查方法在少数民族艺术史研究中的实践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这些年,田野调查研究方法被广泛引入少数民族艺术的研究中,尤其是少数民族艺术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指出了艺术史传统研究在方向和方法上的不足,探讨田野工作方法在少数民族艺术史研究中的优势,并就如何在少数民族艺术史研究中,具体应用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作者
吴婷婷
机构地区
中央民族大学
出处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第2期5-6,共2页
China National Exhibition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艺术史
田野调查
研究方法
分类号
C952 [社会学—民族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9
1
彭兆荣.
民族志视野中“真实性”的多种样态[J]
.中国社会科学,2006(2):125-138.
被引量:77
2
彭兆荣,葛荣玲.
遗事物语:民族志对物的研究范式[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9(2):58-65.
被引量:22
3
田甲丙.
民族志书写的自反性与真实性[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9-86.
被引量:7
4
王平.
两类基层社会服务NGO的组织社会资本研究——基于组织民族志的发现[J]
.社会学,2011(2):12-22.
被引量:2
5
田广.
工商人类学的兴起及应用[J]
.管理学家(实践版),2012(12):39-48.
被引量:9
6
田广.
工商人类学与文化差异管理[J]
.青海民族研究,2013,24(3):1-9.
被引量:13
7
张晓佳.
文化建构下的民族志权威[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6):30-33.
被引量:1
8
陈岗.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语言符号叙事——基于景区营销、文化传播与旅游体验文本的比较研究[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2):121-127.
被引量:14
9
李茨婷,郑咏滟.
民族志研究等同于质性研究吗?——语言教育学的视角[J]
.外语电化教学,2015(3):17-24.
被引量:6
10
王凡.
透过《菊与刀》看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理论[J]
.长治学院学报,2015,32(4):30-3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田广,王颖,王红.
从民族志到工商民族志[J]
.青海民族研究,2017,28(3):89-9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田广,禹虹.
领导干部应当学点人类学——管理潜质与能力提高的学术修养[J]
.学术前沿,2017(23):74-84.
被引量:2
2
田广,何少迪,张九鼎.
工商人类学视野下的广告象征符号探析[J]
.青海民族研究,2020,31(3):89-93.
被引量:1
3
孔浩.
民族志撰写中的“科学性”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4):71-80.
4
王宏雪.
青海地方特色产品在数据营销思路下的新机遇[J]
.柴达木开发研究,2021(3):41-46.
1
彭兆荣.
论科学艺术之相濡以沫[J]
.学术界,2016(10):136-143.
2
齐志家.
当代服装时尚的身体研究[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2(4):20-22.
被引量:1
3
卢卫红.
田野工作方法在科学史研究中的应用[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4):15-21.
4
蔡瑞蓉.
英国水彩风景画黄金时期的成因及其现实意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09(9):276-278.
5
刘毅青.
解释学视野下的《兰亭序》真伪之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3(5):181-190.
被引量:1
6
苏和平.
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现代传承研究——以民族艺术的教学为个案[J]
.西北民族研究,2013(4):100-102.
被引量:23
7
薛龙春.
文氏家族的文化应酬、收益与策略——以文、华二氏的交往为中心[J]
.中国书法,2016(4):78-99.
被引量:4
8
靖雯.
现代语境下少数民族艺术的流变[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3):125-129.
被引量:2
9
刘谦.
田野工作方法新境界:实证主义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2):61-66.
被引量:6
10
杨焕伦.
《苗女》之争的美学根源——兼谈塑造少数民族艺术形象问题[J]
.贵州民族研究,1983,3(2):207-209.
被引量:3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