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自称范畴下“人家”的主观化考察——兼谈自称代词的原型效应和家族相似性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代词"人家"为个案进行研究,着重探讨其自称范畴下的主观化表现。汉语自称代词是一个原型范畴,其内部不同成员的地位不平等,有典型范畴和非典型范畴之分,但相互之间在意义方面存在着家族相似性。自称代词家族相似性的突出表现是:代词系统中的自称意义存在着复杂的交叉跨类现象,基本语义类不同的自称代词存在着"大异小同",基本语义类相同的自称成员之间存在着"大同小异"。不同成员在意义上相互关联,从而形成非常复杂的自称语义网络。
作者
王聪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法国东亚语言研究中心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第2期75-80,共6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自称范畴
“人家”
主观化
原型效应
家族相似性
分类号
H146.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540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王聪.
从主观化角度看汉语“人家”的表达?——主观性程度的考察和断想[J]
.东方语言学,2013(1):104-114.
被引量:1
2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75.
被引量:2321
3
王力著..中国语法理论[M],1944:371.
4
王聪,彭爽.
汉语旁称代词“人家”的语法化演变轨迹——基于“斜坡”理论上的主观化探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5):32-36.
被引量:2
5
姚小鹏.
“本人”的语法化与主观化[J]
.语言科学,2008,7(4):377-381.
被引量:10
6
刘丹青.
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J]
.语言研究,2001,21(2):71-81.
被引量:238
二级参考文献
52
1
沈家煊.
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3):77-79.
被引量:42
2
郭锡良.
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J]
.中国语文,1997(2):131-138.
被引量:146
3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国语文,1995(3):161-169.
被引量:550
4
沈家煊.
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
.当代语言学,1994(1):12-20.
被引量:177
5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75.
被引量:2321
6
刘丹青.
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J]
.语言研究,2001,21(2):71-81.
被引量:238
7
蔡镜浩.重谈语助词“看”的起源[J].中国语文,1990,(1).
被引量:3
8
公望.《兰州方言里的“给给”》[J].中国语文,1986,(3).
被引量:8
9
石汝杰.1999 苏州方言的代词系统,李如龙、张双庆(主编)<代词>,(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被引量:4
10
王海棻.《六朝以后汉语叠架现象举例》[J].中国语文,1991,(5).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2540
1
王炳.
第一人称代词换用的主观性[J]
.郑州师范教育,2024,13(1):70-74.
2
林忠,秦豆.
当代儿童小说中人称代词的交互主观性——以《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为例[J]
.语言历史论丛,2021(1):108-126.
3
武钦青,刘德贝.
“大不了”的容让义与反预期——兼论与“充其量”的区别[J]
.语言与翻译,2021(2):28-32.
被引量:2
4
王林哲.
“这/那家伙”的词汇化及话语标记功能[J]
.东方语言学,2021(1):87-102.
5
梁凱.
否定构式“X什么Y”的功能表达及其特点[J]
.语文学刊,2021(1):43-46.
6
杨坤,吴灵蕊.
主观肯定构式“还不是”的构式化分析[J]
.语言学研究,2023(1):71-84.
7
牛儒雅.
认知语法视阈下的人称代词指称义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相关事件为例[J]
.语言学研究,2022(2):85-95.
8
刘雨晨.
论心理空间体与祈使句标记——以达拉特旗晋语“来”字祈使句为例[J]
.语言学研究,2021(1):80-94.
9
梁永红.
汉语“简直了”的话语标记功能及其形成[J]
.语言学研究,2020(2):100-110.
被引量:2
10
余珩.
“总是”语义及用法流变考察[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2):200-211.
同被引文献
28
1
龚玲芬.
英汉自称语对比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5):259-260.
被引量:4
2
大西智之.
亲属称谓词的自称用法刍议[J]
.世界汉语教学,1994,8(4):29-35.
被引量:16
3
陈治安,彭宣维.
人称指示语研究[J]
.外国语,1994,17(3):28-34.
被引量:107
4
田延明.
英汉称谓语的跨文化差异比较与翻译[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1-43.
被引量:3
5
吴卸耀.
自称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与言语情景[J]
.修辞学习,2002(6):10-11.
被引量:13
6
田海龙.
英汉语“WE/我们”的人际功能与文化差异[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8(3):17-20.
被引量:44
7
张凤芝.
谈现代汉语中的自称方式[J]
.海外华文教育,2002(4):25-30.
被引量:1
8
冉永平.
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视点、语用移情与离情[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9(5):331-337.
被引量:234
9
王天华.
第一人称指示语的非指示现象分析[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3):128-130.
被引量:7
10
石卫东,白晓光.
浅析日汉语自称词的表达类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1(6):17-2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周文伟,许芳娜.
英汉自称语研究综述[J]
.怀化学院学报,2020,39(2):123-127.
1
马滨珺,马璐.
古汉语自称代词举隅[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9(11):62-64.
2
杨娟.
先秦汉语自称代词使用情况综考[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66-68.
被引量:1
3
李德尧.
《离骚》自称代词文化心理分析[J]
.荆州师专学报,1992,15(4):5-9.
被引量:2
4
黎平.
《南齐书》中自称代词的语体层次[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59-62.
5
马滨珺,马璐.
古汉语自称代词研究举隅[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9):61-63.
6
曹玉.
《酉阳杂俎》中的自称代词[J]
.文史博览(理论),2015(11):28-29.
7
曹沸.
“V来”类话语标记的语篇特征及主观化表现[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7(1):75-80.
被引量:3
8
尹君.
文言虚词大词典(二)[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3):85-86.
9
杨灿嘉.
论自称代词“某”[J]
.阿坝师专学报,1995(2):8-10.
10
季红琴,张丽花.
英汉文化词语翻译新探[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1):68-71.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