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现代叙事的语言传统
被引量:
7
Language Tradition in Modern Chinese Narr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白话文真正的现代起点在鲁迅。胡适认同邻于口语的“声音中心”的传统白话 ,鲁迅创造性地转化传统为充满张力的现代个性化的“文字场”。带欧化色彩的“文字场” 与传统“声音场”对峙、冲突,衍生出老舍、沈从文等语言大师,也产生了赵树理式的单音 调的权力话语。80~90年代的叙事言语方式中产生了新的欧化文字场。现代白话拓展了叙事 空间,引发一系列叙事言语方式的嬗变。以接受机制论,现代白话的必然取向是从偏重于单 向传播走向共同参与建构。
作者
徐德明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10,共4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现代叙事
白话文
语言传统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1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61
1
刘勇,杨联芬.
“五四”的困境与新文学的历史描述[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6-22.
被引量:13
2
王爱松.
“大众化”与“化大众”[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6,33(2):27-35.
被引量:6
3
张颐武.
张颐武的本土符号学研究——二十世纪汉语文学的语言问题(中)[J]
.文艺争鸣,1990(5):49-55.
被引量:3
4
龙泉明.
论中国40年代新诗的意象化运动[J]
.学习与探索,1996(5):105-111.
被引量:6
5
高小康.
在“诗”与“歌”之间的振荡[J]
.文学评论,2002(2):56-62.
被引量:18
6
郜元宝.
现代汉语:工具论与本体论的交战──关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语言观念的思考[J]
.当代作家评论,2002(2):40-52.
被引量:19
7
郜元宝.
音本位与字本位──在汉语中理解汉语[J]
.当代作家评论,2002(2):53-73.
被引量:27
8
苏叔阳.
北京话与“文学语言”和老舍[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04-105.
被引量:5
9
王东风.
反思“通顺”——从诗学的角度再论“通顺”[J]
.中国翻译,2005,26(6):10-14.
被引量:41
10
席扬.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价值形象”——半个世纪以来国外赵树理研究评析[J]
.文艺研究,2006(11):52-6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7
1
泓峻.
从新文学语言的形成与发展看现代文学史上的大众化转向[J]
.浙江学刊,2005(4):108-114.
2
史青玲.
《骆驼祥子》语言陌生化手法及其在翻译中的再现[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4):56-58.
被引量:4
3
王力.
四种知识谱系的对话——以1940-1960年代赵树理的被接受情况为例[J]
.江苏社会科学,2012(4):171-176.
4
张卫中.
19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语言研究[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3):47-52.
被引量:2
5
殷建东,徐德明.
《狂人日记》“省略”修辞管窥[J]
.鲁迅研究月刊,2017(7):13-19.
被引量:3
6
刘东方.
“诗性”与“歌性”的互融——当代诗歌的“宋词模式”探析[J]
.当代作家评论,2022(5):190-199.
7
孙叶林,董正宇.
语言资源的整合和自由境界的抵达——《边城》新论[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09(3):64-67.
二级引证文献
9
1
苏飞.
《骆驼祥子》英译研究三十年概述[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9):150-151.
被引量:3
2
吴秀群.
《红高粱》语言陌生化手法及其在英译本中的再现[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75-78.
被引量:2
3
梁津.
《骆驼祥子》英译研究在中国[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5):68-71.
被引量:1
4
张晓玮.
浅析语言变迁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影响[J]
.现代交际,2016(3):145-146.
被引量:3
5
王添纯.
语言变革对我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J]
.神州,2016,0(18):87-87.
6
来俊男.
陌生化理论的概念及相关内容阐述[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7(16):29-29.
被引量:2
7
殷建东.
现代白话文与“欧化”元素——浅谈欧化句式[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14-16.
8
殷建东.
现代白话文的语言型塑——老舍小说语言现代化管窥[J]
.文艺争鸣,2020(7):177-183.
被引量:1
9
车丽洁.
《狂人日记》四个英译本的文学性再现比较研究[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4,31(2):19-24.
1
李民.
从语言到言语——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新诗对语词的选择[J]
.青年文学家,2012,0(18):217-217.
2
许辉.
“含蓄而蕴藉”与“直率而深广”——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语言风格比较[J]
.芒种,2013(10):81-82.
3
伍立杨.
诺奖与语言传统:(外三章)[J]
.都市,2000(1):90-94.
4
付玉东.
悖论的语言与历史的解构——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看中国文人的一种历史意识[J]
.西部学刊,2016(3):57-60.
被引量:2
5
朱恒.
略论新文学运动对诗性的轻慢及后果[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0):7-10.
6
贾永雄.
“毛式语言”论[J]
.榆林学院学报,1996,9(4):7-12.
被引量:1
7
李清华.
完善与是非——历史叙事中故事的完整性与史家的价值观念[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0):10-14.
8
葛红兵.
自体言说的可能性——对当前小说创作的一个观察笔记[J]
.东北史地,1998,0(3):75-78.
被引量:2
9
日野启三,夏威.
突破语言淤泥的尝试——读《突围表演》[J]
.书屋,1998(2):36-36.
10
葛兆光.
“神授天书”与“不立文字”──佛教与道教的语言传统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J]
.文学遗产,1998(1):37-49.
被引量:15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