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政治传播语境下政治人物公众形象的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的一种分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政治人物拥有政治权力,处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中心,其公众形象深刻影响着社会公众对政治人物及政治系统其他方面的认知,也影响着政治传播的效果。建构主义强调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对认识的形成和"涉人"的社会现象研究是一种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本文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公众作为"社会人"在政治人物公众形象形成中的主观建构作用,以及政治人物公众形象的建构机制。
作者
源贞
机构地区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出处
《新闻世界》
2016年第2期81-84,共4页
News World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政治传播
政治人物
媒介形象
公众形象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1
安维复,梁立新.
究竟什么是“社会建构”--伊恩·哈金论社会建构主义[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74-78.
被引量:3
2
刘保,肖峰著..社会建构主义 一种新的哲学范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341.
3
荆学民著..政治传播活动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307.
4
李智著..中国国家形象 全球传播时代建构主义的解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153.
二级参考文献
5
1
MATTHEWS M R.Constructivism in science education:a philosophical examination[]..1998
被引量:1
2
NELSON G.Ways of worldmaking[]..1978
被引量:1
3
Ian Hacking.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What[]..1999
被引量:1
4
Sergio Sismondo.Science Without Myth——On Constructions,Reality,and Social Knowledge[]..1996
被引量:1
5
Gerard Delanty.social science:Beyond Constructivism and Realism[]..199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
1
周明侠.
对象与范畴:建构主义视角下互联网的大众价值[J]
.求索,2011(1):102-104.
被引量:1
2
曲纵翔,赵旭.
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城市社区首诊制探析[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4):416-42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
1
朱力,朱志玲.
现阶段社会心态的主要特征及疏导对策[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4(3):6-10.
被引量:11
2
许敏佳.
新媒体语境下大众传播与民族文化形象构建[J]
.贵州民族研究,2017,38(5):65-68.
被引量:6
3
汪海燕.
媒介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的社交化——基于“两会喊你加入群聊”的分析[J]
.青年记者,2017,0(20):36-37.
被引量:9
4
严庆.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社会心态建设[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7(1):1-7.
被引量:10
5
喻国明.
从青少年抓起提高全民族的媒介素养[J]
.中国青年研究,2003(7):8-9.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2
1
严庆,姜术容.
大众传播视角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文艺路径探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0(8):16-21.
被引量:10
2
喻天宜,谢庆立.
《字林西报》报道与李鸿章媒体形象的建构[J]
.新闻爱好者,2021(10):41-4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严庆,梅丽,李志刚.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共情”视角[J]
.民族教育研究,2020,31(1):5-12.
被引量:37
2
李宛芸,李乐.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研究回顾与展望[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3(3):18-22.
被引量:2
3
卢静,雷湘竹.
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
.高教论坛,2020,0(3):58-64.
4
陶砥.
算法推荐视域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技术可能、现实挑战和对策思考[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5):12-17.
被引量:11
5
陈晓婧.
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媒体路径的研究——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H5产品为例[J]
.民族教育研究,2020(5):80-86.
被引量:3
6
张春海,祝玉云.
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2011-2021年核心期刊的可视化分析[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2,10(1):46-53.
被引量:1
7
陈旭,谢清松,金炳鎬.
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中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喜闻乐见形式研究[J]
.广西民族研究,2022(1):42-53.
被引量:4
8
苏韦铨,付蕾.
新时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七个动力——基于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的Nvivo11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2):17-26.
被引量:1
9
蔡李琪.
大众传播视角下深化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索[J]
.艺术评鉴,2023(15):99-104.
10
闫明,杨福梅.
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评述--基于近十年学术论文的知识图谱分析[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1):35-37.
1
张志平.
从庄“重”到“温”和——当今领导干部公众形象的转型[J]
.公关世界,2015(12):62-63.
2
王恩来.
形状末也——孔子的公众形象与自我认知[J]
.理论界,2009(10):136-137.
3
冷月无声.
严净毗尼法 回报四重恩——也谈僧人在当今社会中如何树立良好的公众形像[J]
.法音,2012(11):59-61.
4
陈根林.
讲真话·道实情[J]
.政协天地,2013(4):16-16.
5
索洛莫.本.阿米.
以色列恐惧的胜利[J]
.领导文萃,2015,0(15):33-36.
6
强子.
“牢骚”三论[J]
.中国石油企业,2005(6):22-22.
7
“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主题论坛”召开[J]
.佛学研究,2007(1):188-188.
8
房兴耀.
虔恭耶稣圣心[J]
.中国天主教,2005(3):15-15.
9
宗怀德.
要虔诚敬礼耶稣圣心[J]
.中国天主教,2007(4):4-5.
10
В.И.加拉日阿,孟秀云,李国海.
宗教与社会[J]
.国外社会学,2003(4):77-95.
被引量:1
新闻世界
201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