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乾隆皇帝在宫廷中大量长期任用来自法国、葡萄牙等国的耶稣会士,因此他对当时欧洲主要国家的基本国情、科学发展等,具有较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随着教皇对耶稣会的取缔,在华尤其是在京耶稣会迅速衰落,这极大地影响了乾隆对欧洲发展新动态的了解,从而造成对马戛尔尼英国使团之意义的误判。终乾隆一朝,他一直严格禁止基督教在地方社会和政府官员中的传播,因此,整体而言,18世纪的清朝政府和国家,缺乏对欧洲的深入了解和沟通。国际白银通过贸易大量涌入中国的事实则表明,当时的中国是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18世纪的中国进行保守或开放、停滞或发展的评价时,有必要首先进行宫廷与政府、国家与社会等层面的细致区分。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2-107,共6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太仓库与明代财政制度演变研究"(12XZS010)
贵州财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明代中央财政体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