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历史转换与文学新势力的兴起——台湾新乡土小说创作论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台湾新乡土小说这一创作潮流从20世纪末期一直风行至当下,但新乡土小说的内涵和外延至今尚无定论。由此,本论文试图从现实关怀精神、新的历史感、现代性批判以及新的审美原则等角度来论述新乡土小说的创作特征,以希为新乡土小说的内在特质作出新的诠释。
作者
陈建芳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5,共6页
Fujian Tribun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台湾新乡土小说研究(项目编号:FS-1417)的阶段成果
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度青年教师成才基金项目:台湾新乡土小说研究(项目编号:VW-028)的阶段成果
关键词
台湾新乡土小说
现实关怀
历史感
现代性批判
审美因素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范铭如,《轻.乡土小说蔚然成形》2004年5月10日《中国时报》开卷版.
被引量:1
2
邱贵芬:《在地性论述的发展与全球空间:乡土文学论战三十年》,收入于《思想6:乡土·本土·在地》,台北:联经出版社2007年版.第98-101页.
被引量:1
3
杨照:《‘废人’存有论--读童伟格的(无伤时代)》,收入于《无伤时代》,台北:印刻出版社2005年版,第5-10页.
被引量:1
4
廖成浩著,《最后的乡土之子》,收入于《耳朵游泳》.台北:二鱼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被引量:1
5
廖成浩:《最后的乡土之子》,收入于《耳朵游泳》,2002年版.第14页.
被引量:1
6
郁达夫编..中国新文学大系 散文二集[M],1935:441.
7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十九卷 第29集[M],1972:345页.
同被引文献
9
1
陈家洋.
“失焦”的乡土叙事——台湾新世代乡土小说论[J]
.华文文学,2009(1):51-57.
被引量:9
2
罗关德.
生成、繁荣与变迁——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陆与台湾乡土文学[J]
.华文文学,2011(3):86-91.
被引量:2
3
黄锦树.
剩余的时间——论童伟格的抒情写作[J]
.文艺争鸣,2012(6):27-33.
被引量:4
4
古远清.
台湾“六年级作家”笔下的新乡土[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4(4):69-74.
被引量:3
5
黄锦树.
内在的风景——从现代主义到内向世代[J]
.华文文学,2015,0(1):7-13.
被引量:8
6
丁帆.
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论纲[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5):2-8.
被引量:5
7
吴鵾.
启蒙焦虑与文化批判——论台湾后乡土文学的超越意义[J]
.扬子江(评论),2016(6):84-89.
被引量:2
8
陈铎.
台湾“新乡土”论述再审思[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5):68-73.
被引量:1
9
吴天舟.
叙事与创作立场:批判性视角下的《无伤时代》——兼论台湾“新/后乡土”文学话语[J]
.现代中文学刊,2018,0(2):88-9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郭雨晴.
台湾地区新乡土小说的特点——以童伟格为例[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2):23-27.
1
魏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2012(2):205-208.
2
赖骞宇.
现代性话语与现代性批判[J]
.江西社会科学,2003,23(8):35-37.
3
郭春林.
小镇:从风情万种走向无风无情——论畀愚的小说创作[J]
.当代文坛,2009(3):80-84.
4
国家玮.
“空间”的现代性:论《伤逝》的第一人称叙事[J]
.鲁迅研究月刊,2015(5):4-22.
被引量:8
5
胡文谦.
《小时代》“现代性”批判[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4):163-166.
6
翟勇.
志在兼济,行在自适——何良俊的生命形态[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3):23-27.
7
徐成淼.
当代散文的“遗老”情结[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5-19.
8
符杰祥.
鲁迅留日时期“现代”思想的发生与形成[J]
.中国比较文学,2009(3):43-51.
被引量:6
9
王涌.
本雅明《柏林童年》的批判性题旨[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1(1):40-44.
被引量:2
10
杨冬梅.
美国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探析[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49-50.
被引量: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