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边缘区大别山民歌的传承与传播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别山民歌具有明显的文化融合区音乐特征,是认识文化中心与文化边缘传播关系的重要参考资料。对大别山民歌的传承传播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别山民歌的现状调查、旋律形态研究、歌唱方法研究、地方风格研究、人文背景研究以及大别山民歌的跨文化研究。
作者
郭德华
机构地区
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当代音乐》
2016年第5期53-54,共2页
Modern Music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2YJA760031)
河南省社科规划办研究项目(2013BYS020)
关键词
大别山民歌
文化中心
文化边缘
传承传播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
1
郭德华.
大别山民歌的不对称句式结构分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6):89-92.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
1
乔建中.
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地理特征及中国音乐地理学的建设[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3):3-9.
被引量:74
2
李敬民.
从淮西民歌的旋律音调中看文化过渡区的音乐风格[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4):31-38.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8
1
郭德华.
论大别山民歌的“五态”[J]
.当代音乐,2016(4):51-52.
2
郭德华.
大别山红色民歌形成要素探析[J]
.当代音乐,2016(6):41-42.
被引量:5
3
郭德华.
锣鼓喧天动地来——对商城县“千金锣鼓”的初步调查[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3):102-105.
被引量:1
4
郭德华.
论大别山民歌的腔格特征——以安庆民歌为例[J]
.黄河之声,2016(1):98-99.
5
汪法萍.
论大别山民歌独特魅力—“五态”[J]
.北方音乐,2018,38(5):36-36.
6
李晓婷.
地域分布·曲式结构·曲辞关系——安徽五句体民歌研究[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5):114-120.
7
李杨,吴莉.
信阳五句子民歌艺术特色概述[J]
.民族音乐,2022(5):51-53.
8
邓欢欢.
豫南民间音乐研究二十年述评[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4(4):64-68.
同被引文献
25
1
潘传柏.
浅谈大别山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民歌[J]
.中国音乐学,1996(S1):64-66.
被引量:1
2
傅廷亮,芦建平,张扬.
基于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J]
.计算机仿真,2006,23(3):183-186.
被引量:4
3
王妍.
虚拟现实技术系统的美学分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0):62-65.
被引量:8
4
陈善广.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与应用[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996,4(1):106-112.
被引量:7
5
谢昭新.
论皖西大别山区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30(1):120-124.
被引量:11
6
何晓坚.
红色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促进作用——以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为例[J]
.学术探索,2012(10):37-39.
被引量:12
7
赵敏.
高校声乐教学在传承与发展皖西民歌中的作用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4):26-28.
被引量:9
8
管亚伟.
探安徽六安地区大别山民歌的艺术特征及社会功能[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6):115-117.
被引量:4
9
沈炳毅,朱扬.
论皖西大别山高腔山歌“挣颈红”[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4(5):49-51.
被引量:1
10
马雯.
利用民歌优势打造地方音乐特色教学品牌——一种地方高校与地方民歌双赢互动的模式[J]
.四川戏剧,2014(2):168-17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缪志娟.
皖西大别山民歌研究现状[J]
.黄河之声,2018(5):8-9.
2
潘明霞.
“大别山民歌”中革命歌曲保护与传承初探[J]
.黄河之声,2018(11):26-28.
被引量:2
3
王喆.
大别山民歌“挣颈红”历史考略[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1):84-86.
4
季文媚,辛明徽,刘慧莹.
皖西大别山地区传统建筑文化传承设计研究[J]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21,29(5):7-12.
被引量:1
5
马春莲.
虚拟仿真技术在大别山民歌传承与传播中的应用[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20(6):74-7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陆小燕.
论我国红色民歌精神意蕴的解读与传承——从高校红色民歌教学视角[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5(4):1-4.
被引量:1
2
洪涛,郑胡杰.
人性化视角下的景区旅游公厕创作研究[J]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22,30(2):26-32.
3
于淑芳,汪承平,曾必好.
红色文化与大学英语视听说的融合路径[J]
.昌吉学院学报,2022(4):103-107.
4
杨虎良,甄志龙.
基于VR技术的满族展馆虚拟系统设计与开发[J]
.工业控制计算机,2023,36(1):109-111.
被引量:3
1
郭德华.
论大别山民歌的“五态”[J]
.当代音乐,2016(4):51-52.
2
郭德华.
大别山民歌的不对称句式结构分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6):89-92.
被引量:9
3
管亚伟.
探安徽六安地区大别山民歌的艺术特征及社会功能[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6):115-117.
被引量:4
4
黄梅.
皖西大别山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分析[J]
.蚌埠学院学报,2014,3(3):50-53.
被引量:5
5
胡谱忠.
田壮壮的蒙藏影像[J]
.中国民族,2012(2):94-99.
被引量:2
6
郭德华.
论大别山民歌的腔格特征——以安庆民歌为例[J]
.黄河之声,2016(1):98-99.
7
李重重.
李重重[J]
.艺术沙龙,2014(1):72-87.
8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齐鲁文化传承传播工程”之菏泽大弦子戏项目全面展开[J]
.戏剧丛刊,2014(3).
9
郭聪.
从《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看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24):131-132.
被引量:1
10
姜涛.
浅谈皖西大别山民歌的和声配置[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5):229-230.
被引量:1
当代音乐
201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