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同时代下的对比——读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有感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传统作曲技法立足于整体性、统一性和基于人类传统的对称美学,近现代音乐作曲技法中,几乎一个人就是一个"体系",所谓的体系,并不是单纯地将一个音乐作品灌入类似于暴力美学的泛审美化社会意识,而是从文化多元化的差异性去综合考量一个音乐作品的价值。无论音乐作品是运用什么样的创作技法,始终离不开对于复调思维的运用,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对于文化差异性的表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作曲家,对于技法的运用也是因地制宜。本文从处于同时代的两位近现代代表人物——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着眼,去探寻近现代音乐作品的异同点。
作者 杨杰
出处 《北方音乐》 2015年第23期52-53,共2页 Journal of the Northern Music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2

  • 1Stravinsky, Igor. Themes and Conclusins[M]. Berkelell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2. 被引量:1
  • 2Bach, J. S.,371Vierstimmige Choralgesange[2]. Leipzig: Breitkopf and Hatrel. 被引量:1

共引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