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音义学的角度探索隐喻的产生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音义学是研究语言符号音和义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边缘分支学科.本文论述了这门学科与隐喻产生的关系以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认为对它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语言的本质,并且有助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作者
崔琴
机构地区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俪人(教师)》
2016年第1期243-243,共1页
关键词
隐喻
义学
认知语言学理论
分支学科
语言的本质
语言符号
分类号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Jakobson, Roman; Waugh, Linda R. (2002).The SoundShape of Language.Walter de Gruyte.
被引量:1
2
Lakoff, G .& M .Johnson.1980.Metaphors We Live by[M]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被引量:1
3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49/1980.
被引量:10
4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被引量:51
共引文献
59
1
王勃然.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的起源、本质和功能[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48-150.
被引量:10
2
杨秀杰.
隐喻及其分类新论[J]
.外语学刊,2005(3):41-45.
被引量:36
3
宗世海,刘晓露.
汉语三字习语的隐喻分析——兼评《现代汉语三音词词典》[J]
.湖北社会科学,2006(7):107-109.
被引量:1
4
罗渊,毛丽.
从“狭义”到“广义”: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及其学术意义[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74-80.
被引量:12
5
骆琳.
汉语量词搭配中隐喻意义的构建[J]
.修辞学习,2007(4):13-14.
被引量:8
6
曾丽琼,张智华.
一词多义的隐喻分析及其教学[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69-70.
被引量:2
7
黄洁.
汉英隐转喻名名复合词语义的认知研究[J]
.外语教学,2008,29(4):25-29.
被引量:32
8
刘应德.
对语言符号象似程度的质疑[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6):136-139.
被引量:1
9
林碧英.
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文化解读[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22(1):32-34.
10
张书慧.
英语语气隐喻及其使用[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42-144.
1
黄智锐.
浅谈语用学[J]
.青年文学家,2014,0(2X):130-130.
2
岳宏艳.
语义关系和语义分析[J]
.海外英语,2016(21):10-11.
被引量:1
3
徐燕.
语用学浅论[J]
.戏剧之家,2016(7):267-267.
4
张伟.
法语词的理据探析[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16(2):78-82.
被引量:3
5
明道煜.
我对语义学中“意义”的理解[J]
.商洛学院学报,1998,18(1):51-52.
6
刘显才.
从语言学的发展看文化语境与英语教学[J]
.柳州师专学报,2003,18(3):22-26.
被引量:1
7
尤宝娜,金朋荪.
论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手段[J]
.中国电力教育,2005(z3):293-295.
8
雷莺莺.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语义学理论的合理运用[J]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3):162-163.
9
许丽红,冯建民.
略论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71-76.
被引量:6
10
王专.
“X女”、“X男”词族的多视角考察[J]
.语文知识,2012(2):123-124.
被引量:2
俪人(教师)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