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五四”事件社会反应与“过激”形象探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19年5月4日,北京发生"五四"事件。学生采取了一系列斗争措施,事件迅速发展为过激乃至暴力行为。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显出不同的反应,批判与辩护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爱国口号、民族主义语境与合理政治诉求的影响下,批判者的声音逐渐被掩盖,学生的暴力形象发生变化。"五四"事件中"过激"行为的暴力违法性逐渐被淡忘,逐渐演变为单纯的爱国、高尚行为。
作者 徐鹏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历史系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70-74,共5页 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纳日碧力戈.各烟屯蓝靛瑶的信仰仪式、社会记忆和学者反思[J].思想战线,2000,26(2):60-64. 被引量:29
  • 2张鸣..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17页.
  •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第4辑 1[M].南京:凤凰出版社,1991:623.
  • 4周策纵著..五四运动 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 5胡传胜.“五四”事件中暴力行为再反思[J].开放时代,2010(8):45-61. 被引量:7
  • 6陈少廷主编..五四运动的回忆[M],1979:239.
  • 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五四爱国运动 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592.
  •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五四运动亲历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348.
  • 9陈独秀著,三联书店编辑..陈独秀文章选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532.

二级参考文献4

共引文献3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