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微博中谣言传播的心理动因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微博这一新兴的传播手段,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如把关人缺失、信息发布速度快和信息碎片化等使得谣言有了得以传播的空间,而微博使用者的心理动因包括从众心理、晕轮效应、泄愤心理和寻求满足等使得谣言在微博上得以广泛传播。
作者
车玥
机构地区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才智》
2011年第34期220-220,共1页
Ability and Wisdom
关键词
微博
谣言
心理动因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3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3
1
梁涛.
从“抢盐危机”看微博与谣言传播[J]
.今传媒,2011,19(7):52-53.
被引量:15
2
孙嘉卿,金盛华,曹慎慎.
灾难后谣言传播心理的定性分析——以“5·12汶川地震”谣言为例[J]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3):602-609.
被引量:57
3
[美]奥尔波特等著,刘水平等.谣言心理学[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周萌.
内容分析法及其在社会学中的应用评述[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2-53.
被引量:24
2
澄波.(2008-06-02).灾难谣言的杀伤力.羊城晚报.pB4.
被引量:1
3
公安部.(2008).17名网络造谣者被查处.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8-05-15,取自http://www.gov.cn/gzdt/2008-05/15/content_976065.htm.
被引量:1
4
何振华.(2008).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捐款莫搞排行榜.人民网《人民日报》.2008-05-27.取自http://opinion.people.com.cn/GB,40604/7299995.html.
被引量:1
5
李强.地震谣言与地震误传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1988):8-13.
被引量:1
6
潘相国.(2002).网络谣言与新闻真实.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被引量:1
7
汪志坚.以内容分析法探讨网络谣言之研究[J].Journal of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2002):131-150.
被引量:1
8
中国青年报.(2008).这次,真相跑在了谣言前面.新华网.2008-05-13,取自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8-05/13/content_8156860.htm.
被引量:1
9
Allport, W. G & Postman, L. J. (1947). The psychology of rumour.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被引量:1
10
Anthony, S. (1973). Anxiety and rumor.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89, 91-10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3
1
李佳钰,张小丽,杜倩,高雪梅.
新冠肺炎疫情中网络谣言的传播与心理分析[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17(3):41-48.
被引量:4
2
赵骏舒.
试论地震受灾者的异常社会行为——以“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受灾者为例[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3):81-83.
被引量:1
3
陈曦,李翔晨,李炜,楼宗元.
基于信息熵的谣言信息度量方法[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S1):413-417.
被引量:5
4
陈子晨.
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谣言特点分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106-108.
被引量:19
5
郑保卫,陈建平.
谣言的传播机制及阻断策略[J]
.中国记者,2010(5):42-43.
被引量:9
6
郭翔,佘廉.
主体、基础及动力结构——突发事件的信息生成机理研究[J]
.情报杂志,2010,29(6):1-5.
被引量:9
7
杨慧琼.
解析我国地震谣言报道的公共性——以2010年四个地震谣言传播过程为例[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60-164.
8
刘永钢,孙翔.
新传播时代的谣言应对之道--从上海媒体阻击“谣盐”报道看舆论引导创新[J]
.新闻记者,2011(5):34-36.
被引量:1
9
陈虹,沈申奕.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中谣言的传播规律和应对策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3):83-91.
被引量:54
10
许燕,张迪帆,孙嘉卿,曹红蓓,贾慧悦.
人际流言:理论、方法与研究热点[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3):113-120.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5
1
王国宁.
从传播学角度看谣言及其控制[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1(1):41-56.
被引量:14
2
Yan Jin,Brooke Fisher Liu.The Blog-Mediated Crisis Communication Model:Recommendations for Responding toInfluential External Blogs[].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2010
被引量:1
3
禹卫华.
微博虚假信息传播的新问题与应对——以“微博打拐”事件为例[J]
.新闻记者,2011(5):67-70.
被引量:17
4
丁琳.
微博谣言治理模式初探[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04-107.
被引量:6
5
汪青云,刘晨.
“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传播及应对机制[J]
.东南传播,2012(10):35-3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石秋灵.
当今微博谣言分类及影响谣言传播效果的关键指标研究[J]
.中国传媒科技,2013(4X):128-129.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张志花,夏志杰,薛传业.
网络意见领袖对微博不实信息传播的影响[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4,28(3):282-286.
被引量:2
2
姜景,李丁,刘怡君.
基于竞争模型的微博谣言信息与辟谣信息传播机理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45(1):182-191.
被引量:25
3
张志花,夏志杰,葛涛,薛传业.
基于唤醒机制的微博谣言传播模型[J]
.现代情报,2015,35(3):28-33.
被引量:11
4
汪青云,黄骏.
微信谣言传播的点、线、面[J]
.新闻知识,2015(7):47-48.
被引量:4
5
于丽臣,刘晓来.
微信谣言的成因及对策[J]
.传播与版权,2015(8):118-119.
被引量:1
6
秦建伟.
微博网络谣言认知调查及对策研究——以青海民族大学为例[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6):86-87.
被引量:4
7
黄可盛,董杜斌,丁婷婷.
青年群体对微博谣言的认知和行为状况调查[J]
.新丝路(下旬),2016(8):151-151.
8
崔楚煜.
微信谣言的传播及应对策略[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2(3):48-52.
被引量:2
9
新媒体时代谣言的传播、演变及治理[J]
.新媒体与社会,2016(1):9-36.
1
邱越(编译).
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的麻烦[J]
.资治文摘,2011(7):70-72.
2
黄秋玉.
浅议晕轮效应与高校图书推荐[J]
.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0(3):39-41.
3
韩潇颖.
社会学视角下新媒体事件的传播特征[J]
.牡丹,2016,0(5X):196-198.
4
李泽鹏.
浅析网络谣言的受众心理[J]
.才智,2016,0(8):242-243.
被引量:1
5
胡玲娜.
公共事件中对弱势群体报道的晕轮效应研究——以夏俊峰案为例[J]
.商,2015,0(4):50-50.
被引量:1
6
任丽娜.
叙事性影视广告的传播策略解析[J]
.新闻知识,2014(3):51-53.
被引量:4
7
张子让.
努力增强头条的个性——兼评解放日报与文汇报95年头条[J]
.新闻大学,1996(1):18-19.
8
马雪健,张博.
舆情“晕轮效应”的理性疏导[J]
.网络传播,2015,0(4):66-67.
9
王轩.
晕轮效应在电视栏目品牌建设中的作用——以《收藏秀》为例谈名人主持[J]
.青年记者,2012(14):68-69.
被引量:1
10
段军.
诸种心理效应及其对编辑行为的影响[J]
.编辑之友,1988(4):13-17.
才智
2011年 第3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