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抗战时期对于民族精神的凝聚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鸦片战争使得中国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出现危机,抗战前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得到加强,而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空前觉醒,他们强烈要求复兴中国,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巨大的凝聚力。
作者
郭莹莹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才智》
2011年第10期204-205,共2页
Ability and Wisdom
关键词
抗战
民族精神
培育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李久林,成林萍.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J]
.高校理论战线,2005(8):18-23.
被引量:6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M],2002.
3
沙健孙,龚书铎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73.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邓小平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1页.
被引量:456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816页.
被引量:1128
3
.《毛泽东外交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60、161页.
被引量:120
4
.《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0页.
被引量:988
5
.《刘少奇选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4页.
被引量:149
6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版.第658-659页.
被引量:59
7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8册[M].,..
被引量:2
8
王正华.《抗日战争时期外国对华军事援助》[M].台湾环球书局,1987..
被引量:2
9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10
王维礼.《中日战争15年及其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5
1
张东阳.
浅析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战时期发挥的历史作用[J]
.神州,2013(36):199-199.
2
于耀洲,贾婷.
抗战胜利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J]
.学术交流,2015(9):194-197.
被引量:1
3
马军,李向红,阴建华,张军英.
河北省纺织工业遗产基本特征及再利用价值分析[J]
.河北企业,2017,0(5):98-99.
4
郭辉.
民族扫墓节与抗战时期民族精神之社会化图景[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2):1-9.
5
王贺.
中国历史涵育“文化自信”研究[J]
.文化学刊,2023(5):52-55.
1
刘文建.
试论宋金之战中的“燕云因素”[J]
.东北史地,2006(4):27-30.
被引量:1
2
杨峰.
不能容忍的第三代之变化——旅美观感[J]
.当代矿工,1999,0(2):61-61.
3
果洪升.
满族社会文化变革与民族的发展[J]
.满族研究,1999(4):50-52.
被引量:1
4
刘晓霞.
大禹治水的历史功绩与影响[J]
.兰台世界(下旬),2013(10):78-79.
被引量:1
5
我读《复兴中国》[J]
.全国新书目,1999,0(5):26-26.
6
史尔益.
略谈洪仁玕[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76,13(1):38-43.
7
姜杰敏.
论民族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利用[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82-87.
被引量:4
8
邵怀领.
围绕姓氏来识字[J]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8(3):44-45.
9
朱月白.
从朝代之国走向民族之国——辛亥革命与民族认同感的建立[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1):74-79.
被引量:10
10
王世德.
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道路[J]
.文史杂志,2001(6):11-12.
才智
2011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