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互动体系实践探讨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互动体系,是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需要。针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进行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力的手段。本文就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互动的实践途径进行深入阐释。
作者
董素琴
孟亚明
机构地区
石家庄经济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才智》
2009年第17期244-246,共3页
Ability and Wisdom
基金
河北省教育厅课题<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互动体系研究>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S080307
关键词
高校
人文素养
课程互动
实践
途径
分类号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2
1
卫芳.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其归因探析[J]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17(3):86-88.
被引量:9
2
姚进凤.
改善人文课程教学 推动大学人文教育——我国大学人文课程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
.教育与现代化,2003(3):35-40.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4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在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四大支柱[A].张民生.教师人文读本[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234-236.
被引量:1
3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A].张民生.教师人文读本[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59-63.
被引量:1
4
李维武.
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与复兴[J]
.高等教育研究,2000,21(3):5-10.
被引量:82
共引文献
19
1
于友三,刘梅,连静,刘晓男,黄旭东.
体育院校人文创新教育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5):40-41.
被引量:1
2
郭瑜洁.
护生人文关怀精神培养方法的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33):3214-3215.
被引量:2
3
陈守文,俞美玉.
开展刘基文化的研究和研读树立工贸学院的人文特色[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112-118.
被引量:1
4
昝思琤,田传娜.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1):331-331.
被引量:1
5
胡先文,杨吉琼,程立生.
关于我校校定公共选修课程的思考[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10(4):36-39.
6
谭伟平.
我国大学人文课程设置刍议[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7):67-72.
被引量:27
7
李秋萍,杨支兰.
国内外护理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现状对比及发展趋势[J]
.中华护理教育,2006,3(3):132-134.
被引量:40
8
杨支兰,李秋萍.
国内外护理学教育中的人文课程设置现状对比[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5):499-502.
被引量:18
9
刘洋.
历史影视剧的大众文化样态与作为选修的大学历史课程[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10):48-50.
10
董素琴,孟亚明,刘巧琴.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互动体系实践探讨[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166-16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
1
洪波.
人文知识与人文素质的分野[J]
.求索,2008(2):68-70.
被引量:12
2
卫芳.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其归因探析[J]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17(3):86-88.
被引量:9
3
孔祥娟.
工科院校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策略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8):152-153.
被引量:5
4
姜红,王艳珍.
高校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
.人力资源管理,2016(1):123-124.
被引量:7
5
王武.
工科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教学改革实践[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2):35-36.
被引量:1
6
王妍,叶蓉.
以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2):20-2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夏热,梁良,李小勇,何闻亭.
人文引导下的新型工科人才培养改革模式初探[J]
.大学教育,2018(11):191-19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田惠莉,耿莉,谢楠平,张莉丽.
微电子专业“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教学改革思考[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0(3):49-53.
被引量:3
2
杨峰,张伟静,史林波,李思雨,潘盛涛,张健,王士淳.
基于电动汽车创新创业复合实验班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21,19(5):124-128.
被引量:3
3
白明敏,李伟信,董伟霞,王少华,沈宗洋.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工科专业人文素养教育的思考[J]
.进展,2023(20):15-17.
4
刘龙,刘翠浴,时伟,王海英,徐振军,徐爱玲.
工科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教育实现路径探索——以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为例[J]
.高教学刊,2023,9(34):78-81.
被引量:1
1
孟亚明,董素琴.
创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互动体系的意义[J]
.才智,2009,0(16):198-199.
2
董素琴,孟亚明,刘巧琴.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互动体系实践探讨[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166-167.
被引量:1
3
宋源.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
.福建高教研究,2009(1):76-78.
4
刘杰.
高职数学课程“互动式”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1):73-73.
5
刘月琴,邢燕群.
“校讯通”搭建了教师、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J]
.课外阅读(中下),2012(23):132-132.
6
蔡仪.
阅读,从改善环境开始[J]
.文理导航,2013(27):95-95.
7
王艳,孙伟,王林波.
建立教学方法系统化和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互动体系——邓小平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0(1):75-77.
8
黄辉.
谈英语教学中的课堂互动[J]
.湖南教育(综合版),2008(4):38-38.
9
史龙祥.
“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课程互动体系构建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2(20):1-2.
被引量:1
10
胡钟心.
高职英语教学课程互动途径分析[J]
.时代教育,2014(14):92-92.
才智
2009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