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创造社作家段可情与德语文学翻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创造社成员和"普罗诗派"代表人物段可情是为数不多的近代留德作家之一,译介了大量的德语文学作品,其中既有对非知名作家的昙花一现式的偶然译介,也对德语国家知名作家作品的译介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就其翻译经历对创作的影响来说,欧洲包括德国的书信体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对他的作品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作者
何俊
机构地区
西南交通大学德语系
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15年第4期59-64,共6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关键词
段可情
创造社作家
德语文学翻译
分类号
H33 [语言文字—德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7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张效民,陈慈.
段可情年谱简辑[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8(2):53-57.
被引量:1
2
叶隽.
在理论维度与历史语境之间——读《现代市民史诗——十九世纪德语小说研究》[J]
.中国图书评论,2009,32(10):75-79.
被引量:1
3
韩蕊.
现代书信体小说书目文献钩沉[J]
.华夏文化论坛,2010(1):186-193.
被引量:1
4
叶隽著..另一种西学 中国现代留德学人及其对德国文化的接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68.
5
陆耀东.
德国文学在中国(1915-1949)──在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的讲演[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3):135-143.
被引量:4
6
张威廉主编..德语文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1059.
7
卫茂平主编..德语文学辞典·作家与作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526.
8
韩蕊.
现代书信体小说创作繁盛成因初探[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5):52-57.
被引量:4
9
卫茂平著..德语文学汉译史考辨 晚清和民国时期[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461.
10
鲁迅著..鲁迅全集 10[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26.
二级参考文献
67
1
朱德发,张光芒.
五四文学文体新论[J]
.中国社会科学,1999(5):131-145.
被引量:10
2
郑晓方.
郑超麟谈萧三、王独清[J]
.新文学史料,1991,0(1):111-113.
被引量:3
3
韩蕊.
文人尺牍的现代转型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J]
.北方论丛,2007(1):32-34.
被引量:2
4
1809年10月1日函,21/5830.An Johann Friedrich Cotta. [ Goethe:1809, S. 288. Digitale Bibliothek Band 10: Goethe: Briefe, Tagebiicher, Gesprache, S. 10207 (vgl. Goethe- WA- IV, Bd. 21, S. 98)].
被引量:1
5
.致科塔信.汉堡版《歌德全集》.,.
被引量:1
6
Schiller: Uber naive und sentimentalische Dichtung. Schiller: Werke, S. 4316 (vgl. Schiller- SW Bd. 5, S. O) http://www, digitale -bibliothek. de/band103, htm.
被引量:1
7
Hillebrand, Bruno: Theorie des Romans. Munchen, 1980.
被引量:1
8
"Uber naive und sentimentalische Dichtung", in Schiller, Friedrich yon: Gesammelte Werke(席勒全集).Band 8. Berlin: Aufbau - Verlag, 1955. S. 547 -6311.
被引量:1
9
张佳珏译.《论天真的诗和感伤的诗》,载张玉书选编.《席勒文集》第6卷78-16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被引量:1
10
《论质朴的和多情的文学》,范大灿主编.《德国文学史》第2卷360页,译林出版社,200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
1
汤林峄.
论《大公报·文学副刊》的德国文学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5):98-102.
被引量:1
2
李玉红.
《黑客》的叙事魅力分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7):65-66.
3
生素巧.
书信体小说的情感特质[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7):73-74.
4
汤林峄.
《大公报·文学副刊》与20世纪初期中国的影响研究[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21(2):103-107.
5
罗执廷.
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与民国时期的非战/尚战话语[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10):140-151.
被引量:1
6
韩蕊.
现代书信体小说书目文献钩沉[J]
.华夏文化论坛,2010(1):186-193.
被引量:1
7
刘天艺.
从“以资养社”的社团运作模式看“创造社出版部小伙计”为何成立幻社[J]
.中国文学研究,2022(3):156-163.
1
杨开浪.
创造社作家文化心理研究述评[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9(2):72-76.
2
王晓雁.
从平民化的通俗到歧途的媚俗——评张资平的小说创作[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3):99-101.
3
艾琳.
浅析郁达夫及创造社作家的作品[J]
.世纪桥,2009(24):36-36.
被引量:1
4
卢炜.
“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J]
.鲁迅研究月刊,1991(7):52-52.
5
李晨阳,窦芳芳.
论弗洛伊德主义对创造社作家的影响[J]
.北方文学(中),2013(11):87-87.
6
黄淳浩.
略论创造社作家的创作[J]
.郭沫若学刊,1997(4):35-42.
7
童秉国.
论前期创造社的自我小说[J]
.教师教育论坛,1996,22(2):20-25.
8
魏建.
创造社的价值:为“五四文学革命”的补课[J]
.鲁迅研究月刊,1996(8):8-12.
被引量:4
9
张艳,田益琳.
五四时期“个性主义”思想探析[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3):90-91.
10
朱寿桐.
论创造社对东西方文化的选择[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0,27(2):57-63.
被引量:1
郭沫若学刊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