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复对位“复”之辨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对位法是一门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的新兴学科。根据目前国内通行的数本相关教材,关于"复对位"的定义及分类,莫衷一是。从欧美体系的"可转位的对位"到苏俄体系的"繁复对位",从完全沿袭国外的理论体系到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我国音乐教学中复对位的相关概念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本文试图比较不同时期各论著相关内容主要观点的异同,结合对译著翻译合理性的思考,探究复对位在我国音乐教学体系中的历史演进与相关音乐术语的严谨性。
作者 李焦瑞雪
出处 《黄河之声》 2015年第14期74-75,共2页 Song of The Yellow River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杨通八.中国和声对位教学百年[J].人民音乐,2012(4):60-63. 被引量:4
  • 2王光祈..音乐丛刊之一 对谱音乐[M],1947:93.
  • 3(苏)帕夫柳钦科著,朱世民译..实用复调音乐初步教程[M],1956:110.
  • 4(苏)斯克列勃科夫(С.С.Скребков)著,吴佩华,丰陈宝译..复调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301.
  • 5徐平力著..和声对位化写作与综合性分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424.
  • 6王安国著..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373.
  • 7陈铭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共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