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间接故意的本质及其犯罪构成特点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间接故意的本质在于意志因素而不在于认识因素。间接故意具有特殊的犯罪构成,不应单从主观方面研究间接故意,而应把它切实置于犯罪构成中,从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它。
作者
邵维国
机构地区
吉林师范学院城市建设管理法学院
出处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间接故意
放任意志
犯罪构成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5
1
宋昕.
浅析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1(4):31-32.
被引量:2
2
陈建华,何玲龙.
青少年突发性犯罪分析[J]
.青少年犯罪问题,1995(4):9-10.
被引量:2
3
贾宇.
犯罪故意类型新论[J]
.法律科学,2002,20(3):52-58.
被引量:13
4
赵辉.
论间接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1):71-75.
被引量:2
5
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编,黄道秀.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释义[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刘隽.
突发性犯罪的主观罪过分析——兼议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之区别[J]
.兰州学刊,2007(4):97-10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涂国章.
浅议大学生犯罪之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7):27-28.
被引量:3
2
郭炜.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界定分析[J]
.法制与经济,2013,22(10):136-136.
3
李森.
反思间接故意犯罪的存在范围[J]
.政治与法律,2014(4):104-116.
被引量:5
4
郭小梅,江义火.
当代高校大学生犯罪与预防对策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1):85-87.
被引量:6
5
王植尧.
间接故意疑难问题再探[J]
.西部学刊,2021(15):68-71.
1
邵维国.
间接故意的类型及间接故意犯罪的社会性新论[J]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8(2):17-19.
被引量:1
2
陈策.
决策失误的意志因素[J]
.政策瞭望,2007,0(6):52-53.
3
袁优利.
谈谈“实践”中的认识因素[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13(1):1-5.
4
王雨田.
英国刑法主观轻率的结构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2):245-249.
被引量:2
5
拉毛才让.
试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构成、分布特点及动因[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2):103-105.
被引量:34
6
张鹤泉.
东汉宗族组织试探[J]
.中国史研究,1993(1):10-19.
被引量:9
7
王耀廷.
新闻失实原因分析及对策[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9(3):68-71.
8
高格.
论我国刑法理论中的间接故意问题[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0(2):13-17.
被引量:1
9
冯亚东.
论间接故意犯罪的未遂[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1):53-55.
被引量:3
10
陈兴良.
主观恶性论[J]
.中国社会科学,1992(2):165-176.
被引量:16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