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杨荫浏与四大知识群体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杨荫浏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家乡无锡(1899--1928),第二阶段在基督教“六公圣会”(1929—1941)工作,第三阶段在重庆青木关和南京“国立音乐院”(1941--1948),第四阶段在中国音乐研究所(1949-1984)。
作者
张振涛
机构地区
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
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7,共13页
Music Research
关键词
杨荫浏
知识群体
中国音乐
基督教
研究所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1
1
苏炜著..天涯晚笛 听张充和讲故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73.
同被引文献
105
1
张振涛.
从器、谱、律、调谈清商音阶及调首[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4):51-56.
被引量:1
2
华蔚芳.
杨荫浏年表(初稿)[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3):38-43.
被引量:6
3
乔建中.
20世纪中国音乐学的一个里程碑──新解杨荫浏先生“实践─采集”的学术思想[J]
.人民音乐,1999(11):5-8.
被引量:7
4
乔建中.
杨荫浏先生的音乐之路[J]
.中国音乐学,1999(4):5-14.
被引量:20
5
杨周怀.
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基督教赞美诗的翻译、编曲、作曲及作词方面所作的贡献[J]
.中国音乐学,1999(4):39-42.
被引量:8
6
洛秦.
民族音乐学作用于历史研究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尝试[J]
.中国音乐学,1999(3):34-46.
被引量:43
7
赵毅.
“族性歌腔”论[J]
.中国音乐,1998(4):8-12.
被引量:14
8
黄安伦.
不明了“写什么”我能作曲吗?——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音乐学系的演讲[J]
.人民音乐,1998(1):12-16.
被引量:3
9
黄安伦.
无调性与曲作的个性及其他──我在台湾“省交”’95“作曲研习营”讲了些什么[J]
.人民音乐,1995(6):7-11.
被引量:16
10
张中笑.
水族“族性歌腔”及其变异——民族音乐旋律结构探微[J]
.中国音乐,1989(3):62-63.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9
1
高兴.
中国艺术史的文化学研究问题[J]
.艺术百家,2015,31(6):123-127.
被引量:5
2
宫宏宇.
杨荫浏与其中外师友[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7(2):5-20.
被引量:5
3
王小龙.
从严天池《云松巢集》看虞山琴派发轫期的古琴文化生态[J]
.中国音乐,2019(3):101-112.
被引量:1
4
丁博.
起于音乐 关注认同 辨析族性——评《族群边界与音乐认同》^①兼谈人类学理论与民族音乐学问题[J]
.人民音乐,2019(12):82-85.
被引量:1
5
吴凡.
闻道——作曲家黄安伦的音乐文化价值观[J]
.中国音乐,2021(4):129-137.
被引量:3
6
朱磊.
民乐保护的范式建构:论杨荫浏抢录《二泉映月》之开创与延续[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4(1):33-39.
7
宫宏宇.
杨荫浏晚年与海外中国音乐研究者的交往互动[J]
.中国音乐学,2024(2):12-24.
被引量:1
8
肖艳平.
人·乐·情:音乐学家张振涛学术研究的三重维度[J]
.音乐生活,2024(5):4-12.
9
宫宏宇.
杨荫浏晚年佚文《中国音乐发展概述》辑释[J]
.音乐文化研究,2024(3):130-136.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史红.
文化生态与北京舞蹈的审美表现[J]
.中国美学,2021(2):323-340.
被引量:1
2
李心峰,秦佩.
2015年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综述[J]
.艺术百家,2016,32(1):105-123.
被引量:10
3
高兴.
跨学科的中国艺术图像研究[J]
.艺术百家,2017,33(1):133-138.
被引量:1
4
刘再生.
论“杨黄学派”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J]
.音乐研究,2017(5):5-18.
被引量:8
5
王丛.
中国艺术史的文化学研究[J]
.艺术评鉴,2018,0(2):20-21.
6
高兴.
跨学科的音乐图像研究[J]
.艺术探索,2019,33(1):81-89.
被引量:1
7
月东晓.
琴歌中音乐形象的流变与塑造特点考论[J]
.音乐教育与创作,2022(5):21-25.
8
张振涛.
用之可以尊中国--杨荫浏的十番鼓与十番锣鼓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2(2):7-21.
被引量:1
9
赵绪帅.
民俗节庆仪式中的“吵子会”音乐文化研究[J]
.音乐生活,2022(10):44-46.
10
李欣懿.
黄安伦《C大调前奏曲》作品探析[J]
.黄河之声,2022(20):64-67.
被引量:1
1
闵希文.
执著追求 一无顾忌——我国第二代油画家吴燮勋[J]
.美术,2006(9):70-75.
2
李泠秋.
简评《古琴曲集》[J]
.人民音乐,1964(Z1):78-79.
被引量:2
3
张彤,韩俊武.
也谈普通高校普及舞蹈美育的方法与途径[J]
.舞蹈,2006(8):44-45.
被引量:1
4
王如意.
汤雪耕与喻宜萱的声乐思想及其启示[J]
.人民音乐,2015(6):38-41.
被引量:3
5
谢功成.
忆恩师江夫子[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4):208-209.
被引量:1
6
孟酋.
"土"要继承,"洋"要借鉴--访杨金岚教授[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4):283-283.
7
谢功成.
忆青木关[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7(1):17-27.
被引量:7
8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举行建所三十周年庆祝活动[J]
.人民音乐,1984(8):54-54.
9
吕俏.
香在无心处[J]
.戏文,2004(2):69-69.
10
王同.
对“大同乐会”在现代国乐演进中的认识[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9(2):34-37.
被引量:10
音乐研究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