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混交树种的选择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辽西半干旱地区地貌和干旱缺水的气候条件,造成了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现状。半干旱地区的树种选择和营造混交林的树种合理配置是辽西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恢复植被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文章根据多年从事项目造林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了油松针叶树种与其他树种营造混交林的可行性,为造林提供依据。
作者
潘兴
机构地区
北票市中德合作生态造林项目办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6期81-83,共3页
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辽西半干旱地区
油松造林
混交树种选择
分类号
S791.25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1
赵荣慧,胡承海,孔翔钧,等.辽西油松混交林混交类、型及造林特点的研究[J].沈阳农学院学报,1985,16(1):63-71.
被引量:1
2
王健,刘作新.
辽西人工林资源状况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1):129-133.
被引量:7
3
郑希伟,赵荣慧,宋秀杰.
辽西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性的研究[J]
.林业科学,1990,26(4):353-358.
被引量:37
4
李丽锋,刘明国.
辽西地区山杏林分栽植密度效应的分析[J]
.经济林研究,2006,24(2):14-17.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周长东.
山杏的利用价值及其丰产栽培技术[J]
.经济林研究,2004,22(2):84-86.
被引量:13
2
鲁子瑜,关秀琦,马志仁,刘克俭,郭鹏.
山杏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1993,8(3):45-52.
被引量:16
3
鲁子瑜,关秀琦,韩蕊莲,马志仁,刘克俭,郭鹏.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造林密度试验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1993(7):26-29.
被引量:6
4
张国良.
河北山杏生产现状及集约化栽培措施[J]
.经济林研究,1996,14(1):21-22.
被引量:15
5
姬孝忠,董丽芬.
立地条件和栽植密度对大扁杏生长发育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2005,23(3):11-13.
被引量:5
6
李吉人,金宝山,李仁贵.
山杏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J]
.内蒙古林业,1996(6):10-10.
被引量:6
7
石大伟,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4年,2期,54页
被引量:1
8
山伦,植物生理生化进展,1983年,3期,108页
被引量:1
9
王万里,植物生理学通讯,1981年,5期,55页
被引量:1
10
鲁作民,植物生理学通讯,1980年,4期,23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0
1
曾德慧,姜凤岐,郭浩,范志平,杜晓军.
Transform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hinese pine pure plantation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P. R. China[J]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4,15(2):127-134.
被引量:1
2
李雪华,蒋德明,刘志民.
山杏幼苗水分生理生态特性及凋萎湿度的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5):168-171.
被引量:12
3
王青宁,唐静,衣学慧.
基于多元统计评价毛白杨无性系的抗旱性[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4):21-26.
被引量:7
4
郑本暖,叶功富,卢昌义.
干旱胁迫对4种植物蒸腾特性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7,36(1):36-38.
被引量:11
5
薛沛沛,王克勤,郭逢春,罗桂云.
土壤水分对台湾青枣苗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6-28.
6
明军,顾万春,刘春,刘坤,王丽娜.
丁香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概况[J]
.世界林业研究,2007,20(3):20-26.
被引量:21
7
户连荣,郎南军,郑科.
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652-2654.
被引量:48
8
崔建国,镡娟.
辽西油松蒙古栎林下凋落物现存量及持水能力的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2):154-155.
被引量:14
9
戴建良,王芳,何虎林,王铮刚.
侧柏不同种源对水分胁迫反应的初步研究——水分状况、电导率和叶萎蔫表现[J]
.甘肃林业科技,1997,22(2):1-6.
被引量:11
10
李书靖,何虎林,彭维娴,周建文,王芳,孔东升.
侧柏地理种源选择的研究[J]
.甘肃林业科技,1998,23(1):1-1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6
1
郭浩,李树民,陈国山,范志平.
水土保持林树种结构调整技术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6):181-185.
被引量:7
2
步兆东,郭浩,郭翠萍.
辽西地区油松纯林改造及对松毛虫的控制[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5):16-18.
被引量:9
3
王健,刘作新.
油松刺槐混交林土壤生物学特性研究[J]
.干旱区研究,2004,21(4):348-352.
被引量:21
4
王健,刘作新.
辽西人工林资源状况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1):129-133.
被引量:7
5
郑希伟.
油松纯林改造的生态效益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9,20(4):459-462.
被引量:5
6
李久平,白瑞兴,邵振财,于宏志,刘子凤.
人工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的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1995(6):47-50.
被引量:7
7
吴生广.
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油松纯林改造的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36(3):320-323.
被引量:8
8
鲁绍伟,刘凤芹,余新晓,李春平,鲁少波,王玉华,王攀.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元宝枫混交林的结构与功能[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9):20-23.
被引量:6
9
北京林学院.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被引量:60
10
雷启迪,刘明久,刘景彦.
改造辽西山地人工油松纯林为混交林的探讨[J]
.生态学杂志,1997,16(1):8-13.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7
1
闫法霖.
怀槐在不同质地土壤上生长状况的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16,29(1):44-45.
2
朱松林.
吕梁山油松和辽东栎人工混交造林技术[J]
.山西林业科技,2016,45(3):44-45.
被引量:6
3
林阳.
辽西地区油松人工纯林混交改造技术研究综述[J]
.河北林果研究,2017,32(3):221-226.
被引量:4
4
王东.
油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理化性状比较[J]
.防护林科技,2019,32(3):19-20.
被引量:2
5
郭宏伟.
阜新地区混交林营造技术探究[J]
.林业勘查设计,2022,51(2):4-7.
6
赵丽,郭建.
辽西地区油松容器苗培育及造林技术[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4,27(1):163-165.
被引量:2
7
袁志华.
辽西地区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9,39(6):69-70.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李东昌,白晋华,南宏伟.
不同混合比例油松辽东栎凋落叶可燃物失水过程比较[J]
.山西农业科学,2017,45(5):795-798.
被引量:5
2
林阳,王世忠,步兆东,郑璐.
辽西油松人工林不同宽度带状混交改造后混交带内植物多样性的短期变化[J]
.林业与生态科学,2018,33(2):151-158.
被引量:1
3
郭敬丽,崔立志,赵会艳,路芳.
林分密度对人工油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林业与生态科学,2018,33(3):275-280.
被引量:13
4
乔虹,白晋华,南宏伟,李东昌,李浩培,郭晋平.
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分可燃物混合比例、载量及坡度对点烧蔓延速度的影响[J]
.防护林科技,2018,31(1):6-8.
被引量:1
5
张瑞姿.
辽东栎育苗造林技术[J]
.花卉,2020,0(2):12-13.
被引量:8
6
鞠秀芝.
辽西干旱地区油松与山杏混交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0):68-69.
被引量:1
7
崔璐.
不同郁闭度对辽东栎幼苗生长的影响[J]
.山西林业科技,2021,50(3):33-34.
被引量:2
8
张洪伟.
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林不同密度对其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
.防护林科技,2023(6):39-41.
被引量:1
9
付鑫.
油松与山杏的混交技术及效益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23,29(20):71-74.
被引量:2
10
张强.
辽西地区油松麻栎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枯落物含水性及过火试验研究[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3,46(4):26-28.
1
颉根元,刘跃.
干旱阳坡针叶树造林新方法[J]
.内蒙古林业,2011(9):21-21.
2
强占鸫,刘相君,等.
黄土高原干旱区油松造林正交试验报告[J]
.甘肃农村科技,2002(6):26-27.
3
赵国田,郭凤莲.
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J]
.林业月报,1998(1):21-21.
4
潘德乾,赵文杰.
油松截根造林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2004(2):15-15.
5
朱耀东,张昊,崔峻桥.
浅析影响油松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子[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9):65-65.
被引量:1
6
赵国田,张术明.
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J]
.林业月报,1996(8):18-18.
7
尉文龙.
油松造林良种化的技术途径[J]
.山西林业科技,2007,36(4):38-39.
被引量:3
8
王粉霞.
油松造林技术初探[J]
.现代园艺,2012,35(20):59-59.
被引量:3
9
周自新.
油松造林保苗与整地技术[J]
.人民黄河,1993,15(1):47-47.
10
党彦林,薛柏桥.
黄土高原沟壑区油松造林技术初探[J]
.陕西林业科技,2006,30(4):95-97.
被引量:1
防护林科技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