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关系网络”中的施蛰存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生活永远处在以直接方式或通过间接媒介维系的关系网络中,它们决定了个人的社会位置并塑造其身份。相对于文学史上日趋固定的人物形象,本文倾向于在人物所置身的关系网络中呈现其面貌。施蛰存一般会被文学史置于"第三种人"、"新感觉派"、"现代派"等关系项所组织起来的结构中去描述,本文梳理这些结构中的样态、脉络与细节,这些结构会在特定语境与情况下遭受质疑或改写,进而辨析质疑或改写背后的缘由,以及施蛰存自身在"实践"与"表达"、"经验"与"回忆"之间可能存在的缝隙。
作者 金理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32,共20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6

  • 1[美]理查德·罗蒂.《后形而上学希望》,张国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页. 被引量:1
  • 2萧邦奇.《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周武彪,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16,247,18,19,246页. 被引量:1
  • 3施蛰存.《(现代)杂忆》,《沙上的脚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被引量:12
  • 4杨迎平.施蛰存传略[J].新文学史料,2000(4):148-162. 被引量:16
  • 5《艾登伯致戴望舒信札》,《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2期. 被引量:1
  • 6杨邨人.《离开政党生活的战壕》,《读书杂志》第3卷第1期,1933年1月. 被引量:1
  • 7杨邨人.《揭起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之旗》[J].现代,1933,2(4). 被引量:3
  • 8侍桁.《“揭起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之旗”》,《文学评论集》,现代书局,1943年版,第216,217页. 被引量:1
  • 9葛飞.文人与革命:从“第三种人”问题生发的左翼诸面相[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1):132-142. 被引量:5
  • 10韩侍桁.《“第三种人”的成长及其消解》,《文艺月刊》战时特刊第蜷第3,4期,1940年4月.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75

共引文献10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