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褐斑治疗浅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以古今论述为据,提出黄褐斑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的虚损性病症;其核心病机为肝肾阴虚、气血失营、络脉瘀阻;肝肾阴虚、气血失营为本,络脉瘀阻为本。治当标本兼顾。并举验案作为例证,论证了自拟"消斑汤"的临床疗效,对治疗黄褐斑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
蔡林
廖伯年
机构地区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
出处
《四川中医》
2015年第11期24-26,共3页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黄褐斑
补益肝肾
健脾通络
诊疗经验
分类号
R243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758.42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1
郭随章.
黄褐斑的药物治疗[J]
.实用药物与临床,1998,5(4):34-35.
被引量:2
2
甘宁峰.
谈损美性疾病从肝脾论治[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19-1220.
被引量:4
3
张卓文,连建伟.
连建伟治疗黄褐斑验案举隅[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0):3-4.
被引量:4
4
展文国.
从肝肾论治黄褐斑[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08X):247-248.
被引量:5
5
俞若熙,杨寅,陈雪梅,李英帅,王琦.
从血瘀体质论治黄褐斑的理论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3):749-751.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刘之力,李雅莉,郑义宏,刘俐,宫淑敏.
四种中药复方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4(1):27-28.
被引量:13
2
翁丽丽.
中医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2):741-743.
被引量:18
3
丁玉琴,马凤巧,尚喜雨.
二至丸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皮肤组织的抗氧化作用[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9):141-143.
被引量:11
4
南宋-齐仲圃.珍本医书集成·女科百问·卷上第四十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066.
被引量:1
5
明·朱棣.普济方·卷三百三十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791.
被引量:2
6
清·吴谦.外科心法要诀·卷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82.
被引量:3
7
叶世龙.
论黄褐斑的病因病机[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9):636-638.
被引量:21
8
彭庆星.美容中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7.
被引量:2
9
王琦.中医体质学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45,290.
被引量:3
10
何黎.黄褐斑诊治新思路.皮肤病与眭病,2012,34(1):13-1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0
1
李燕红.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2014,36(3):476-478.
被引量:4
2
冯沛,孙亦农.
黄褐斑的五脏论治[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4):433-435.
被引量:9
3
蔡林,廖伯年.
消斑汤联合西药治疗黄褐斑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8):106-108.
被引量:1
4
张艳丽.
血府逐瘀汤联合外用复方维甲酸霜治疗黄褐斑伴月经不调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2015,33(12):155-157.
被引量:11
5
苏艳琼.
金水并调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16,38(1):41-42.
被引量:2
6
汪慧平,林培挺,傅杰英.
傅杰英损美性疾病治疗经验[J]
.江西中医药,2015,46(12):21-23.
被引量:2
7
姚海强,崔红生,郭刚,张曾亮,张惠敏,李玲孺,申荣旻,王琦.
王琦运用血府逐瘀汤治验[J]
.中医杂志,2016,57(5):375-378.
被引量:40
8
陆小连,莫晓枫.
黄褐斑中医临床研究近况[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6,17(1):72-74.
被引量:9
9
魏亚飞.
消斑丸治疗黄褐斑40例[J]
.河南中医,2016,36(5):848-849.
被引量:2
10
王少茹,马凤君,韩金玲,丁晓杰,衣华强.
面部挂刺配合背俞穴放血拔罐治疗女性黄褐斑12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7):831-832.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9
1
薛梅芝.
经期前予中药治疗黄褐斑40例疗效观察[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2):314-315.
被引量:4
2
许斌,杨志波.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38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14,30(4):34-36.
被引量:10
3
张明,刘巧,杨志波,段逸群,白彦萍,周冬梅.
黄褐斑中医临床验证方案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9):1133-1135.
被引量:3
4
王辉,郭丽芳,葛一平,吴余乐,吴秋菊,张孟丽,王千秋,林彤.
黄褐斑病因、加重因素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横断面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49(2):93-97.
被引量:39
5
江南,许晓燕,魏巍,余梦瑶,罗霞.
灵芝提取液延缓皮肤衰老的实验研究[J]
.四川动物,2016,35(4):585-587.
被引量:5
6
无.
中国黄褐斑治疗专家共识(2015)[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49(8):529-532.
被引量:119
7
谢洪霞,何梅,朱颜俊,孙昶晟.
调冲消斑汤治疗女性黄褐斑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2016,31(9):1405-1408.
被引量:12
8
马娜,梁雪松,张群.
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磁珠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
.世界中医药,2017,12(1):161-163.
被引量:15
9
李燕红,杨谦,李锦亮,庄锦填,李振洁,钟金宝.
加味当归芍药散抑制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血清环加氧酶-2通路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黄褐斑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4):2975-2978.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
1
古竹霞,郭慧敏.
中药消斑方内服、外敷联合耳穴压豆法治疗肝郁血滞型黄褐斑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19,37(2):178-181.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梁华春,黄瑜婷.
“雾化-揿针-穴位注射”治疗喉咳(禀质特异型)的有效性及血清指标学评价[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10):124-126.
2
孙观莲,王月婵,张怡,谭德友.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黄褐斑果酸换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3,17(5):379-381.
被引量:1
3
赵纳,关小红.
“以色治色”法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外治应用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41(1):99-101.
被引量:11
4
武晏屹,白明,田硕,苗明三.
黄褐斑发病机制与中医药调控[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17):219-224.
被引量:22
5
何金,任先志,周燕.
补肾祛斑汤联合低能量Q开关激光对黄褐斑患者抗氧化功能与皮肤色斑及屏障的影响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2020,29(10):160-163.
被引量:8
6
李芳芳,王丹.
滋阴祛斑方与氨甲环酸片在黄褐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5(6):532-535.
被引量:3
7
李艳梅.
颈三针联合四红祛斑汤对女性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病人皮损 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
.安徽医药,2022,26(4):733-737.
被引量:14
8
郭龙,郑琳琴.
四红祛斑汤联合脊柱梳理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8):1344-1346.
被引量:2
9
赵海涛,王清莲.
耳穴埋豆联合针灸对慢性骨髓炎患者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571-573.
被引量:10
10
李国锋.
女性黄褐斑患者抗氧化物质、Toll样受体2水平与皮损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
.临床医学,2022,42(7):25-27.
被引量:2
1
贾丹,韩云,商庆新.
亚健康状态针灸治疗浅析[J]
.山东中医杂志,2012,31(10):706-707.
被引量:2
2
种清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草药治疗浅析[J]
.陕西中医函授,1994(2):21-23.
3
任素华,杨春旭,金杰.
眩晕病临证治疗浅析[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1):17-19.
4
谭丹.
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分型治疗浅析[J]
.中医药学刊,2001,19(6):555-555.
被引量:30
5
毋雪梅.
梅核气的中医治疗浅析[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5):45-45.
被引量:5
6
黄规平.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浅析[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95-96.
被引量:1
7
王立民,司昌荣,金焱,高嵩,曹家铭,马天阳.
急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浅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14):188-188.
被引量:2
8
罗建江,马红霞.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西医治疗浅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133-134.
被引量:3
9
杜雪荣,窦逾常,王长宏.
高血压病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浅析[J]
.中国乡村医生,2001,17(9):28-29.
被引量:2
10
宋阿棣.
产后身痛治疗浅析[J]
.新疆中医药,1999,17(1):13-15.
被引量:5
四川中医
2015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