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金融混业发展与双重监管模式: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从初生到急速跃进的过程,与此同时,相应的法律法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缺乏有效跟进,使得部分业务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突出风险。本文通过分析金融混业发展的现状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探讨了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实施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结合的双重监管模式的可能性与操作性,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作者
郭艳
李娟
机构地区
天津大学
出处
《西南金融》
2015年第10期40-42,共3页
Southwest Finance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混业经营
功能性监管
机构性监管
行业自律
分类号
F832.0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8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936
同被引文献
9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4
参考文献
13
1
谢平,尹龙.
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
.经济研究,2001,36(4):24-31.
被引量:196
2
纪玉山,王倩.
我国网络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经济纵横,2002(6):17-20.
被引量:19
3
肖扬清.
功能性监管: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最佳选择[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20(2):5-8.
被引量:7
4
谢平,邹传伟,刘海二.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
.国际金融研究,2014(8):3-9.
被引量:461
5
张玉喜.
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J]
.管理世界,2002,18(10):139-140.
被引量:64
6
尹龙.
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与监管问题的研究[J]
.金融研究,2001(1):76-86.
被引量:124
7
安邦坤,阮金阳.
互联网金融:监管与法律准则[J]
.金融监管研究,2014(3):57-70.
被引量:60
8
许文秋..混业经营下金融监管模式的构建[D].厦门大学,2002:
9
李有星,陈飞,金幼芳.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探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4(4):87-97.
被引量:259
10
巴曙松,杨彪.
第三方支付国际监管研究及借鉴[J]
.财政研究,2012,28(4):72-75.
被引量:137
二级参考文献
68
1
孙国茂.
金融创新的本质、特征与路径选择——基于资本市场的视角[J]
.理论学刊,2013(6):35-42.
被引量:18
2
谢平,邹传伟.
CDS的功能不可替代[J]
.金融发展评论,2011(1):81-89.
被引量:17
3
尚福林.
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共同努力,加快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试点工程的建设——尚福林同志在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试点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9月10日[J]
.金融科技时代,1997,0(5):4-6.
被引量:1
4
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中译本)[M].商务印书馆,1989..
被引量:1
5
谢平,财经科学,2000年,4期
被引量:1
6
Rochet, J., Tirole, J. Two-sided Markets: A Progress Report [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6, 37(3):645-667.
被引量:1
7
Chen, L. A Model of Consumer Acceptance of Mobile Pay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2008, 6(1).
被引量:1
8
芒戈,康特拉克特,2003.《传播网络理论》,中译本,陈禹,刘颖等译,褚建勋等审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被引量:1
9
邹传伟,张翔,2011:"标会套利与系统性标会违约",《金融研究》第ll期.
被引量:1
10
Goldman Sachs, 2012, "Mobile Monetization: Does the Shift in Traffic Pay?".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936
1
赵欣竹.
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J]
.中外企业家,2020,0(8):26-26.
被引量:2
2
陈永良,凌爱凡.
数字金融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来自我国1326家商业银行地级市分行数据的经验证据[J]
.管理评论,2023,35(2):52-69.
被引量:11
3
陶云清,曹雨阳,张金林,邹凯.
数字金融对创业的影响——来自地区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证据[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129-144.
被引量:40
4
金琪然,余杰.
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长江航道大数据治理中的融合应用研究[J]
.中国水运,2023(S02):146-155.
5
陈宇淇.
普惠金融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研究综述[J]
.中国物价,2021(5):65-67.
被引量:3
6
朱鹏飞,唐勇,洪晓梅,卢团团.
P2P网贷利率存在波动溢出吗?——基于时-频域溢出指数的实证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21(4):82-92.
被引量:4
7
崔恺媛,刘璐.
审慎监管如何影响创投资本风险承担行为——基于流动性传导机制的检验[J]
.制度经济学研究,2022(3):174-197.
8
武悦,刘骏,张政.
语言距离影响中间产品贸易吗?——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
.制度经济学研究,2022(1):258-275.
9
董丽娃.
互联网金融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吗?[J]
.制度经济学研究,2021(4):197-213.
10
李丽.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研究[J]
.时代金融,2021(8):18-2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91
1
肖筱林,舒晓兵.
从“分业监管”到“混业监管”——德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J]
.生产力研究,2008(12):93-95.
被引量:6
2
祁斌.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历程、内容、影响和借鉴[J]
.金融发展评论,2010(9):30-42.
被引量:25
3
曹凤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
.金融论坛,2015,20(1):3-6.
被引量:189
4
廖凡.
我国金融混业监管的模式选择与协调机制[J]
.证券市场导报,2006(11):22-27.
被引量:18
5
刘刚.
金融的本质及其演进[J]
.浙江金融,2007(2):61-62.
被引量:9
6
陈福根.
德国金融监管体制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7(1):46-49.
被引量:3
7
雷兴虎.
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防范法律机制[J]
.中国法学,2009(5):74-82.
被引量:28
8
李小鲁.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及其完善[J]
.广西社会科学,2009(10):71-75.
被引量:10
9
侯幼萍,程红星.
境外金融产品投资中的客户适当性制度比较[J]
.证券市场导报,2010(2):9-12.
被引量:10
10
黄达.
【辞书预览】:金融[J]
.金融评论,2009,1(1):119-12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陈佳伶.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J]
.财经界,2016(23):1-1.
2
马其家.
论新时期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调整——以我国证券市场行政监管权的重配与协调为视角[J]
.政法论丛,2016(6):112-120.
被引量:9
3
林莉芳.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风险形成机理及应对策略[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8):66-70.
被引量:14
4
常健,罗伟恒.
论区块链技术下我国互联网金融法律的制度演化[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8(6):75-83.
被引量:11
5
高青松,郑璐.
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研究进展及评述[J]
.财讯,2017,0(36):62-63.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范鑫.
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注册制的时代构建——以商事信用流转为中心展开[J]
.证券法律评论,2020(1):174-196.
被引量:1
2
林禹希.
互联网金融与风险管理[J]
.时代金融,2020(24):11-12.
3
张文超,孙斯媞.
黑龙江省银行业网络金融发展浅析[J]
.时代金融,2020,0(8):34-35.
4
曾剑云.
群体调查与风险识别视角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J]
.开发性金融研究,2021(5):10-23.
5
王瑜.
国内证券市场风险形式及投资人保护方法的分析[J]
.财讯,2019(32):180-181.
6
黎四奇.
我国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困境及其破解[J]
.法商研究,2017,34(5):46-53.
被引量:10
7
袁康.
我国债券市场风险治理的规范逻辑与制度构建[J]
.政法论丛,2018(3):117-129.
被引量:6
8
柴晶霞.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路径探析[J]
.中国商论,2019,0(4):46-47.
被引量:7
9
李谭.
共享经济视域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研究[J]
.北方经贸,2019(6):101-102.
被引量:1
10
薛飞.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2019,0(6):56-60.
被引量:3
1
颜冬梅.
从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看我国现行监管体制[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29-31.
2
王玥,胡妍.
我国金融监管机制发展趋势初探[J]
.河北金融,2004,0(8):36-37.
3
郑红霞.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问题初探[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5):44-46.
被引量:4
4
王俊寿.
综合经营趋势下分业监管的有效边界[J]
.中国金融,2008(23):55-56.
被引量:2
5
陈杰,陈红.
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思考[J]
.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2(9):23-24.
6
王大庆.
从国际金融危机看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2):87-90.
被引量:5
7
李永阁,李东光.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风险及对策[J]
.全国商情,2010(14):51-52.
8
狄淞.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趋势——全能银行[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4):60-61.
被引量:1
9
滕泰.
崩溃后期的资本市场机会[J]
.证券导刊,2005,0(21):36-37.
10
温鑫.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现状及其发展策略——中国建设银行个人理财策略[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0(8):52-52.
西南金融
2015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