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新羲和官设置考——兼论王莽官制改革中的今、古文经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汉平帝初置羲和官,新莽时期羲和由太史官变为九卿之一。从羲和官职的变迁可以发现王莽试图把羲和纳入周礼六官体系,但其中也有对现实的妥协。王莽改制参用今、古文经,其原因一方面与王莽个人所受今、古文经学教育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今文经在汉新时的学术地位有关,王莽试图争取今文经学家的支持。
作者
张海防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15年第3期120-123,共4页
GuanZi Journal
关键词
王莽
周礼
羲和
今古文经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442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5
1
钱穆.刘向歆父子年谱[J].燕京学报,1930,(7).
被引量:1
2
中国文物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悬泉月令诏条[M].北京:中华书局,2001.
被引量:7
3
汪荣宝.法言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被引量:126
4
谢桂华,李均明编..居延汉简释文合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895.
5
饶宗颐著..饶宗颐史学论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801.
6
陈梦家著..尚书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5:361.
7
顾颉刚,刘起釪著..尚书校释译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5:520.
8
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9.386-387.
被引量:27
9
周礼注疏[M].郑玄,注.贾公彦,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93.
被引量:8
10
牟庭著..同文尚书[M].济南:齐鲁书社,1981:1650.
共引文献
442
1
冯建志.
汉画像音乐文物的民俗特征[J]
.中国音乐,2004(3):121-123.
2
萧放.
天时与人时——民众时间意识探源[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5):582-586.
被引量:13
3
饶龙隼.
古代中国言·象·意结构之初形[J]
.文史哲,2004(5):83-89.
被引量:2
4
刘保贞.
试论扬雄对唐代文学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8-32.
被引量:2
5
向晋卫.
宗庙礼制与汉代政治[J]
.广西社会科学,2005(1):136-138.
6
王萍.
严遵、扬雄的道家思想[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72-77.
被引量:2
7
郭君铭.
论扬雄“在夷貉则引之”的民族思想[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5):60-64.
8
李长松,邹顺康.
论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意义[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6):819-821.
被引量:2
9
周凤英.
礼的见证——从《诗经》的饮食器具管窥周代的礼[J]
.开封大学学报,2005,19(4):53-57.
被引量:5
10
陈朝辉.
扬雄《自序》考论[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2):125-127.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5
1
于省吾.
岁、时起源初考[J]
.历史研究,1961(4):100-106.
被引量:41
2
杨超.
先秦阴阳五行说[J]
.文史哲,1956(3):49-56.
被引量:2
3
金谷治,曲翰章.
五行说的起源[J]
.世界哲学,1990(3):59-64.
被引量:3
4
刘浦江.
“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J]
.中国社会科学,2006(2):177-190.
被引量:100
5
游自勇.
论班固创立《汉书·五行志》的意图[J]
.中国史研究,2007(4):33-43.
被引量:11
6
余欣.
符瑞與地方政權的合法性構建:歸義軍時期敦煌瑞應考[J]
.中华文史论丛,2010(4):325-378.
被引量:21
7
刘大钧.
“卦气”溯源[J]
.中国社会科学,2000(5):122-129.
被引量:56
8
孙英刚.
佛教对阴阳灾异说的化解:以地震与武周革命为中心[J]
.史林,2013(6):53-63.
被引量:7
9
余欣,周金泰.
从王化到民时:汉唐间敦煌地区的皇家《月令》与本土时令[J]
.史林,2014(4):58-69.
被引量:9
10
薛梦潇.
先秦、秦汉月令研究综述[J]
.中国史研究动态,2016(3):14-2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余欣,周金泰.
从王政到时妖:汉唐间正史《五行志》中的违时灾异记录[J]
.学术月刊,2018,50(7):173-18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周金泰.
漢初陰陽時令與基層行政——以銀雀山漢墓竹簡的文本及物質解讀爲綫索[J]
.文史,2022(4):29-46.
2
管宗昌.
先唐时期枯槁概念的生命哲学内涵[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4(2):88-98.
3
阳清,冯秀英.
中国古代灾异记录研究的三种维度[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6(3):147-156.
1
姜维公.
汉代经学教育中的师法与家法[J]
.社会科学战线,2005(1):148-154.
被引量:4
2
若谷.
论陈钦、陈元[J]
.广东史志,1996,0(4):64-70.
被引量:3
3
张敏敏.
两汉经学教育及对后世的影响[J]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9):73-73.
4
石冬梅.
论北周的御正和内史[J]
.唐都学刊,2006,22(2):112-115.
被引量:2
5
朱从兵.
太平天国后期的六部制问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8(4):128-134.
被引量:1
6
宗瑞仙.
东汉末年经学教育衰微原因述略[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3):103-106.
7
刘黎明.
再论今文经与古文经的区分标准[J]
.天府新论,2000(2):79-83.
被引量:1
8
张建会.
从《移让太常博士书》看汉代今古文经学的斗争——兼论刘歆的“孔子观”[J]
.昭通学院学报,2017,39(1):7-11.
9
李卫军.
两汉《左传》学概述[J]
.兰州学刊,2007(2):155-157.
10
王保顶.
刘歆二题[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4(1):103-107.
管子学刊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