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教育与贫困的关系和启示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教育与贫困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能力贫困是导致贫困的重要根源之一,利用教育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改善能力贫困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因此要积极探索教育与贫困之间的互相作用,并积极利用这种作用达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的 。
作者
石一阿支
机构地区
中共四川省凉山州委党校
出处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5年第10期100-100,64,共2页
New Western
关键词
教育
贫困
关系
启示
分类号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3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田晓红,李涛.
民族地区“教育致贫”发生机制与“教育治贫”对策——基于三个民族地区的对比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6):69-73.
被引量:11
2
单德朋.
教育效能和结构对西部地区贫困减缓的影响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2012(5):84-94.
被引量:48
3
沈扬扬.
收入增长与不平等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基于不同经济活动类型农户的研究[J]
.南开经济研究,2012(2):131-150.
被引量:36
4
彭腾.
政府转移性支付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粮食主产区为例[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29(1):37-41.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46
1
王改性.
“因教致贫”的社会后果及其规避[J]
.湖北社会科学,2010(4):167-170.
被引量:3
2
丛永强.
城乡差别——基于转移支付影响的分析[J]
.理论界,2005(4):104-105.
被引量:8
3
胡兵,胡宝娣,赖景生.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对农村贫困变动的影响[J]
.财经研究,2005,31(8):89-99.
被引量:50
4
王祖祥,范传强,何耀.
中国农村贫困评估研究[J]
.管理世界,2006,22(3):71-77.
被引量:31
5
余世华.
“因教致贫”原因探析[J]
.教育与经济,2006,22(1):59-61.
被引量:26
6
万广华,张茵,子璇(校对).
收入增长与不平等对我国贫困的影响[J]
.经济研究,2006,41(6):112-123.
被引量:178
7
胡鞍钢,胡琳琳,常志霄.
中国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1978—2004)[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5):105-115.
被引量:139
8
胡兵,赖景生,胡宝娣.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缓解——基于中国农村贫困变动的实证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5):33-42.
被引量:96
9
杨小敏.
“教育致贫”的形成机制、原因和对策[J]
.复旦教育论坛,2007,5(3):36-40.
被引量:20
10
王宇露,刘芳.
粮食主产区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收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993-4994.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93
1
朱春奎,廖福崇.
基础设施、生计资本与农村减贫——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经验研究[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0(1):71-98.
被引量:1
2
段龙龙,王林梅.
西部地区农村快速脱贫的主导因素研究:来自国定贫困县“摘帽”的经验证据[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0(1):30-49.
3
唐世芳,秦强,靳友雯.
广西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与减贫效应——基于空间溢出视角[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0,0(3):286-294.
被引量:3
4
陈杰,詹鹏,韦艳利.
我国农村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及影响机制——基于不同队列的分析[J]
.南京社会科学,2021(6):39-47.
被引量:8
5
王英,单德朋,庄天慧.
金融知识和社会网络对民族地区减贫的影响研究[J]
.民族学刊,2020,11(1):32-43.
被引量:3
6
刘来会.
人民币实际汇率如何影响相对贫困发生率?[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2):45-56.
被引量:1
7
张亦然.
基础设施减贫效应研究——基于农村公路的考察[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2):28-39.
被引量:29
8
陈宗胜,沈扬扬,周云波.
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绝对与相对变动--兼论相对贫困线的设定[J]
.管理世界,2013,29(1):67-77.
被引量:292
9
单德朋.
市场潜力、劳动力异质性与劳动报酬份额:理论与实证[J]
.财经科学,2013(3):66-74.
被引量:8
10
许营.
社会转型期西部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探析[J]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30(4):8-1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9
1
候玉娜,易全勇.
教育与代际收入流动关系(上)——基于理论视角的文献述评[J]
.教育学术月刊,2013(9):3-12.
被引量:13
2
林乘东.
教育扶贫论[J]
.民族研究,1997(3):43-52.
被引量:60
3
李晓明.
贫困代际传递理论述评[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2):75-78.
被引量:81
4
李晓明.
防止贫困代际传递——中国反贫新目标[J]
.宁夏党校学报,2006,8(5):37-38.
被引量:6
5
马新.
教育公平对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J]
.现代教育管理,2009(1):19-22.
被引量:21
6
王爱君.
女性贫困、代际传递与和谐增长[J]
.财经科学,2009(6):47-54.
被引量:19
7
韩春.
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问题根源探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0(16):46-48.
被引量:25
8
陈文江,杨延娜.
西部农村地区贫困代际传递的社会学研究——以甘肃M县四个村为例[J]
.甘肃社会科学,2010(4):18-23.
被引量:28
9
谢小平.
伯恩斯坦教育符码理论的分析框架及讨论[J]
.教育评论,2011(4):153-156.
被引量:20
10
谢君君.
教育扶贫研究述评[J]
.复旦教育论坛,2012,10(3):66-71.
被引量:166
引证文献
3
1
李蓉.
教育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现状分析——以四川省昭觉县为例[J]
.新西部,2019(14):25-26.
2
曹华翠.
教育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及对策[J]
.山西农经,2021(4):180-181.
被引量:1
3
吴迎雪.
教育扶贫研究述评——基于文献分析的视角[J]
.教育进展,2023,13(10):7479-7486.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静,刘昌海.
民族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用[J]
.民族学刊,2021,12(11):112-119.
1
张红云.
试论农业科技复合型组织人才的培养[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7(3):117-117.
被引量:2
2
徐秀红.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与现实选择[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1,3(3):56-58.
被引量:1
3
王雷,王代敬.
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2-16.
被引量:3
4
蒋艳.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J]
.农业经济,2008(10):55-57.
被引量:3
5
王章忠.
探索教育产业化道路构建企业办教育新模式[J]
.集团经济研究,1999(12):32-34.
6
罗宜家.
制造企业宏观利润系统挖潜探讨[J]
.财会学习,2014(1):28-30.
被引量:1
7
郭书田.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J]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0,10(5):4-6.
8
张献东.
浅谈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1-1.
被引量:1
9
陈小荣,闾志俊.
政府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职能的研究[J]
.管理观察,2012(34):48-49.
10
刘鹏.
天津市制造业FDI与产业集聚现状分析[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4):62-62.
被引量:1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5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