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涵泳觅真意,“三法”通幽径——例谈如何引领学生品读文言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学接受理论认为.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接受是发生在不同时空中的.这种时空造成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时代、社会、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甚至个性特点等方面.这种种错位造成了读者感受与文本“真意”的隔阂。因文言文成文时间距离当下久远.文言表达习惯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巨大等因素,学生们学习时普遍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将之视为教材“三难”之一。但是.任何文本的感知都要遵循走近——走进——走出的规律.
作者
刘静
机构地区
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5年第4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文言文
真意
学生
涵泳
品读
文学接受理论
读者感受
生活经验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陶涛,张建萍.
文学接受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5):70-72.
被引量:3
2
李缪美.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理念[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7):360-360.
被引量:1
3
黄迎霞.
潜心涵泳 意会其妙——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体会[J]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12(5):35-36.
4
卢尊军.
文言词语释义三法[J]
.青苹果,2004(2):18-19.
5
周琨.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三法[J]
.汕头教育,2003(1):34-34.
6
孟芳.
听说训练三法[J]
.中学俄语,2007(7):25-25.
7
王伟.
妙用英语谚语三法[J]
.英语知识,2004(2):4-6.
8
刘春燕.
英语词汇学习三法[J]
.江西教育(管理版)(A),2000(1):29-29.
9
郑雅君.
“涵泳”不能写作“涵咏”[J]
.语文知识,2003(2):40-40.
10
卞建华.
文学翻译批评中运用文学接受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42-45.
被引量:25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