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公路的数量以及长度也更加的巨大,与此同时,汽车的轴载迅速增长,车速的迅速提升,都对公路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的公路的建设中,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公路路面中占居主导地位。主要针对公路中沥青和混凝土的比例上进行阐述,以期实现各研究学者的重视,努力提高两者的配合比例的设计。
作者
黎明
机构地区
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年第2期82-82,共1页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
配合比
影响因素
分类号
U416.217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刘树堂,毛洪录,姚占勇.
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与矿料级配曲线关系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5(2):95-98.
被引量:9
2
周志刚,沙晓鹏,李炎炎,张清平.
设置变形调节装置桩筏基础工作机理及应用领域[J]
.交通科学与工程,2010,26(4):1-6.
被引量:4
3
李胜强,雷仁平,王惠勇,白康.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交通技术,2010,7(3):17-1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拾方治,孙大权,吕伟民.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简介[J]
.石油沥青,2004,18(5):56-59.
被引量:33
2
侯睿,李海军,黄晓明.
高等级路面旧沥青混合料热再生分析[J]
.中外公路,2005,25(4):155-159.
被引量:32
3
杨彦海,赵文,徐岩,张书立.
灰关联分析法评价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J]
.辽宁交通科技,2006,29(2):29-31.
被引量:4
4
王鹏,黄晓明,曾凡奇.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沥青低温性能指标中的应用[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22(1):29-31.
被引量:14
5
李炜光,孙几龙.
灰色系统理论在公路工程材料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公路,2006,26(6):196-199.
被引量:7
6
侯睿,黄晓明,李海军.
再生工艺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J]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3):10-14.
被引量:33
7
GB/JTJ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S].,..
被引量:1
8
傅立.灰色系统理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85-194.
被引量:5
9
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运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被引量:4
10
邓聚龙著.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1
1
谭忆秋,宋宪辉,王兆建.
透层用材料关键性能指标对抗剪效果的影响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4(S1):91-94.
被引量:4
2
杨小院.
级配曲线走向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J]
.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9(2):6-8.
被引量:4
3
高英力,程领,龙杰.
不同矿物掺合料对轻骨料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3):33-38.
被引量:10
4
李波.
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结构力学分析[J]
.公路与汽运,2012(1):116-118.
被引量:1
5
庄勤晓.
谈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3Z):146-146.
6
徐慧宁,谭忆秋,李晓民,马韶军.
级配曲线走向与沥青混凝土空隙率关系的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36(3):458-462.
被引量:6
7
谢基春.
浅谈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与矿料级配、曲线关系[J]
.中国科技博览,2012(26):116-117.
8
王志斌,石勇,罗苏平,陈嘉祺,李亮,但汉成.
海南省典型沥青路面结构早期损坏原因分析[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9(5):77-82.
被引量:7
9
田帅团,罗敏,李泉宪.
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影响分析[J]
.公路与汽运,2013(6):108-112.
10
王兴国,朱坤佳,郑丹丹.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性能特点分析[J]
.公路,2014,59(1):100-104.
被引量:5
1
黎明.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影响因素[J]
.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6):411-411.
2
李明,陆陆.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调试[J]
.北方交通,2011(7):18-19.
被引量:1
3
宋喜文,李茂杰,方卉.
如何对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控制[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2,25(9):28-30.
4
钟毅,高东军,孙传亮.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J]
.辽宁交通科技,2005,28(8):1-3.
被引量:1
5
彭义军.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方法的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2):161-162.
6
隋同光.
太原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原因及防治措施[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6):293-294.
7
庄勤晓.
谈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3Z):146-146.
8
洪海.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控制[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28(5):16-16.
9
李彬,吴宏伟.
浅析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
.科技致富向导,2011(15):387-387.
10
齐志峰,毛哲.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控制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2).
被引量:5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