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抗战时期的“电影下乡,电影入伍”运动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抗战时期,"电影下乡,电影入伍"对于鼓舞和激励广大农民和士兵踊跃参军参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的电影工作者看来,电影是战斗的武器,而且"电影工作者"本身同样具有工具论属性。这就从政治文化战略的深层意识上,道出了"电影下乡,电影入伍"的功利性。阎哲吾认为,抗战电影将"直线性"和"启发性"作为叙事策略和手段,以诱导民众服从和融入国家政治。徐迟的超越性认识在于,他把"民主性"与"直线性""启发性",特别是电影知识分子热衷于讨论的"大众化"和"通俗化"等概念,作了"民主逻辑"上的学理贯通。
作者 张育仁
出处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56-61,共6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RADIO & TV UNIVERSITY
基金 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两江学者"计划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葛一虹.从《华北是我们的》与《好丈夫》说到抗战电影制作的路向[N].新华日报,1940-02-22. 被引量:1
  • 2施焰.三则建议-写给中国电影界[N].扫荡报.1938-12-04. 被引量:1
  • 3阳翰笙.我对于苏联戏剧电影之观感[J].中苏文化.1940(4). 被引量:1
  • 4罗学濂.抗战四年来的电影[J].文艺月刊,1941(8). 被引量:1
  • 5电音.电影是什么东西[N].新蜀报,1944-02-03. 被引量:2
  • 6凌鹤.建立战时的电影批评[N].扫荡报,1939-03-05. 被引量:1
  • 7杨郝人.农村影片的制作问题[J].中国电影,1941(1). 被引量:1
  • 8赵讽.电影上前线[N].国民公报,1940-05-26. 被引量:1
  • 9阎哲吾.门外汉的观感[J].中国电影,1941(3). 被引量:1
  • 10徐迟.电影的极限[J].中国电影,第1卷第2期,1941年2月1日. 被引量:2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10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